-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华 茶 具 赏 识;项目一:中华茶具的起源;蔡襄在《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一篇,介绍北宋时饮茶所需的“茶器”,现摘录如下: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藕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
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翦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砧椎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钍,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极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熘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由于文人雅士(如蔡襄)对建安茶及其点试方法的推重,点茶很快在宋代茶文化中占据 主导地位。点茶本是建安民间斗茶时使用的冲点茶汤的方法,随着《茶录》在坊肆等社 会各种环境中广为流传,以及官僚士大夫阶层对饮茶的煎点方法的眷顾,使得使用的器 具做工也十分考究。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所说的茶器的内容与蔡襄提及的大致相同,故摘录省略、、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于宋代成淳五年(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12件茶具图 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当时上层社 会对茶具钟爱之情。对“十二先生”.作者还批注“赞”誉。;现将“十二先生”的职位、名、字、号等简述如下:
韦鸿胪 名文鼎,字景呖,号四窗间叟。
木待制 名利济,字患机,号隔竹居人。
金法曹 名研古、轹古,字无锴、仲铿,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石转运 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居。 (5)胡员外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罗枢密 名若药,字傅师,号思隐寮长。
宗从事 名子弗,字不遗,号扫云溪友。
漆雕密阁 名承之,字易持,名古台老人。
陶宝文 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
汤提点 名发新,字一呜,号温谷遗老。 (1 1)竺副帅 名善调,字希点,号雪涛公予。
(12)司职方 名成式,字如素,号洁斋居士。;茶具在饮茶的日常活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这是其消费特征所决定的。 茶具始终作为饮茶活动的中心物品。当然,茶、茶汤所扮演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每次消费活动结束时,作用和意义也就 随之终结了。而茶具作为饮茶时消费活动 必备品,却在消费活动结束后有着较为恒 常、持久的文化意义,其不易消耗性使之 成为茶的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传载体。历 史上各个时代遗留下的茶具能使人焕发精 神并深刻了解每个时期的茶文化特征。中 国古代的茶具,在人类文化史中占有重要 的一席之地。;宋代点茶法的每一个过程都有相配备的日用器具,概况
如下:
茶贮 贮荼用器具。陆羽《茶经·二之具》中讲唐人平时的藏荼用具是“育”,是制造茶叶的用具;
《茶经·四之器》中还有一种藏放茶叶的“纸囊”
用具,用途是密裹炙好的茶,使其香气不泄散。 蔡襄《茶录》下篇《器论》中的两种贮茶用具是 茶焙和茶笼,还有一种藏茶罐.茶焙的外表是竹 编的,内部设计可放置“熟火”,即“以静灰拥 合七分,露火三分,亦以轻灰糁覆”,顶有盖, 中有隔,使用目的是为“所以养色香味也”一南 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描绘的茶焙是“韦鸿 胪”,“韦”表明炉的表面装饰是坚韧的竹编织, “鸿胪”乃是宋代掌握朝廷礼仪的官,“胪”与 “炉”是谐音,隐喻“竹炉”之意。茶笼是用藕 叶编成的,使用时将茶瓶用稿叶密封包裹后,盛 入藕叶笼中高挂,防潮湿和异味。茶笼不密封, 因而宋徽宗《大观茶论》中介绍一种更好的藏茶 法,即“以用久漆竹器中缄藏之,阴润勿开”。 以后,藏荼用的密封容器,除了“用久漆竹器”,还出现了用瓷、锡等材料制成的贮茶罐。;茶碾 碾茶的方法是先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然后将敲碎的茶放置碾槽中将其碾成粉末。宋徽宗主张使 用金属茶碾,认为“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茶碾具的制作材料,唐代陆羽推荐用橘木制作,也可用梨、桑、 桐、柘木制作。宋代的人点茶时要求茶块迅速碾成,从 碾茶时起就可品味茶香四溢,这样,对茶碾制作材料要 求质地坚硬的银铁较合适,还有金、铜、石质地的茶碾: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以白描画法绘有“金法曹”
和“石转运”,造型如图。“金”,当金属制成。“法曹”为当
时地方司法机关。用这样的名字,借其职能,形象地告 诉茶碾重要性。“石”,表明石凿成,而名字十分形象地表明此具形状及运作功能;据资料,“转运”乃是官名,宋初曾设“转运使”,负责一路或数路财赋,有监察地方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