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瓜类肺病研究进展
黄瓜通常被称为白毛,也被称为“白病”和“粉霉菌病”。这是一种广泛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只要条件适合,它可以在几天的时间里,迅速传遍整个大棚。中国南方和北方不论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的瓜地均有发生,且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植株叶片枯焦,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是黄瓜生产上的三大病害之一。黄瓜白粉病除危害黄瓜外,还危害甜瓜、西葫芦、冬瓜、西瓜等葫芦科蔬菜。
1 关于流行病的研究
1.1 黄瓜白酒菌的种类
病原菌有葫芦科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et Chen(异名为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 C.)和瓜类单囊壳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 Y Zhao两种真菌。分属于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和单囊壳属。也有研究认为是E.cichoracearum和S.fuliginea,并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常见。两种菌的特征见表1。
两种菌为专性寄生菌,叶片上长出的白粉状霉为病菌的气生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或短棍状,不分枝、无色,有2~4个隔膜,其上着生分生孢子。两种白粉菌的闭囊壳均为扁球形,暗褐色,无孔口,直径为70~140!m,表面有附属丝。
Sawada首次用分生孢子中纤维体的有无来区分S.fuliginea(有纤维体)和E.cichoracearum(无纤维体)。Khan利用红瓜(Coccinia cordifordia)和瓠瓜(Lagenania leucantha)来区分E.cichoracearum和S.fuliginea,结果表明,瓠瓜和红瓜可作为区别S.fuliginea和E.cichoracearum的鉴别寄主。Thomas和Dixon从分生孢子类型、萌发方式、菌丝颜色等无性阶段的菌体特征,区别两种白粉菌。
有关常见的这两种白粉病在各国分布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对黄瓜白粉病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美国,早期将白粉菌都归结于E.cichoracearum,后来发现S.fuliginea也同样存在,而且是某些地区的优势菌;在澳大利亚、南非、罗马尼亚、意大利、土耳其、日本等国家,其白粉病菌以S.fuliginea为主,或是唯一的白粉菌;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荷兰、前苏联、前东德及法国,除发现S.fuliginea的子囊壳外,E.cichoracearum的子囊壳也先后被发现。屈振淙认为,中国吉林省黄瓜上发生的白粉病优势菌也为S.fuliginea。一般认为黄瓜白粉病病原主要为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
E.cichoracearum和S.fuliginea的寄主范围广泛,可在黄瓜、甜瓜、西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苦瓜、冬瓜、葫芦、蛇瓜等多种栽培的葫芦科作物上发现。在印度,狸红瓜也可感染白粉病,而且只有E.cichoracearum可侵染狸红瓜。
1.2 甜瓜不同基因型的生理小种
Akam等对来自印度北部11个瓜类品种上白粉菌的鉴定结果认为,印度北部瓜类作物上的白粉菌为S.fuliginea,其致病力有差异,但无致病性分化,属于同一个生理小种。而Kaur等对来自印度的甜瓜、西葫芦、瓠瓜、丝瓜和西瓜上白粉菌的鉴定结果认为,在供试的白粉菌S.fuliginea中,存在3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即来源于丝瓜的致病类型1,来源于西瓜的致病类型2和来源于甜瓜、西葫芦及瓠瓜的致病类型3。Bertrand的研究结果表明,S.fuliginea和E.cichoracearum在黄瓜、甜瓜、西葫芦和西瓜上的致病性不同,S.fuliginea分为3个致病类型,即[A],[AB(1)C],[AB(1,2)C],E.cichoracearum可分为4个致病类型,即[A],[A(1,2)],[AC]和[ACD]。
S.fuliginea和E.cichoracearum是常见的瓜类白粉病的病原菌,可以用甜瓜不同基因型鉴定其生理小种。基因型PMR45是1938年最早被Jagger用来鉴别S.fuliginea的生理小种,不能生长在PMR45上的是生理小种1,反之,能克服PMR45抗性而生长的是生理小种2。PMR5也是一个鉴别寄主,能生长在PMR5上的是生理小种3,S.fuliginea的生理小种1,2,3被Thomas在美国确认。随后,生理小种1,2在以色列和西班牙被报道,生理小种3在以色列被发现。应用其它的鉴别寄主,生理小种4,5在法国被鉴定。依据病菌在甜瓜不同基因型上的反应,鉴别S.fuliginea,E.cichoracearum生理小种的情况见表2。
徐志豪等经试验鉴定,引起杭州春季甜瓜白粉病发生的病原菌是S.fuliginea的生理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