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502-2015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ocxVIP

DB35T 1502-2015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07.060 A 47 福 建 省 地 DB35 方 标 准 DB35/T 1502—2015 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Assessment of Regional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Intensity 2015 - 02 - 28 发布 2015 - 06 - 01 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DB35/T 150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候中心和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燕、颜家蔚、杨丽慧、金丰军、文明章、高学群、王彦明、严平勇。 1 DB35/T 1502—2015 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评估的术语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监测与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温 air temperature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 内测定)。 2.2 日最高气温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前一日20 h至当日20 h的气温最高值。 2.3 单站高温日 high-temperature day of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单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37.0℃的当日。 2.4 单站酷热日 severely hot day of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单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38.0℃的当日。 2.5 区域性高温日 regional high-temperature day 全省≥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37.0 ℃的当日。 2.6 高温过程 persistent regional high-temperature days 区域性高温日持续天数≥1天的过程。 2.7 高温过程的开始日 date-started of persistent regional high-temperature days 高温过程的首个区域性高温日。 2 DB35/T 1502—2015 2.8 高温过程的结束日 date-ended of persistent regional h igh-temperature days 高温过程的最后一个区域性高温日。 3 强度评估方法 3.1 评估指标 3.1.1 评估指标的选择 高温过程的高温程度、持续时间、范围是其致灾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本标准以气温最高值表征高温 过程的高温程度,以出现高温天气的站数表征高温过程的范围,以持续天数表征高温过程的持续时间。 3.1.2 高温持续时间指数 高温过程的开始日至结束日总天数定义为高温持续时间指数(Iday)。 3.1.3 高温极值指数 整个高温过程中,全省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最大值定义为高温过程的高温极值指数 (Imax ),其计算见公式(1)。 I max = I max = Max (Tg i , j ) ………………………………………………(1) i = 1; j = 1 式中: Imax ——高温过程的高温极值指数; Tgi,j——第 i 个站国家气象观测站在高温过程第 j 天的日最高气温; n ——全省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总站数。 3.1.4 高温范围指数 高温过程中,全省 66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出现单站高温日的站数定义为高温范围指数(Icov)。 3.2 评估指标的等级划分 基于 1961~2010 年所有福建高温过程的高温极值指数、高温范围指数和高温持续时间指数 3 个指 标的历史序列,分别计算第 60 %、80 %、90 %、95 %和 99 %对应的百分位数,以这 5 个百分位数作为 阈值划分出 6 个等级, 分别确定各场高温过程 3 个指标的等级, 分别标记为 Gmax、Gcov 和 Gday;不同百分 位范围对应的等级见表 1。 3.3 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模型 采用高温极值指数、高温范围指数和高温持续时间指数 3 个评估指标, 建立福建高温过程综合强度 评估模型。以某一评估指标序列与其余 2 个指标序列之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占所有指标间相关系数平均 值总和的比值作为该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见公式(2)。 Ih=Wmax ×Imax ×Gmax + Wcov ×Icov ×Gcov + Wday ×Iday ×Gd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