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故事_名人读书故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大钊的故事_名人读书故事 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 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 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 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 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 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 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 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耆年,是长寿的意思。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 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 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大钊同志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当时的大黑坨村,赌博之风颇盛。村里的老 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大钊同志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 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大钊同志知道了赌博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 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 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读书越发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读书时,有二十多个学生,到晚间别人都睡了,他 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每天都要读到半夜。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 家就念叨:有个学生,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 因为家里缺少人手,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大钊同志大六岁, 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大钊同志。她相信大钊同志作 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一九○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 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 结果考进了中学。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 番。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 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