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方案师范教育的新方向.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5方案师范教育的新方向 社会教育是学生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普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在大学生中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的平台, 科学、合理、系统地组织实施“05方案”, 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就需要我们首先对“05方案”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整体认知, 对师范教育的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1 “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及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指导精神, 中宣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05方案”) 。新方案明确规定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 在全国高校的四年制本科生中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其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 被作为率先开设的大学生入门课程, 为其他三门课程的全面铺开提供示范和积累经验。 新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 决不是原来分开设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简单叠加, “而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 它旨在从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两个方面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在其有限的篇幅中主要设置了三大块法制教育的内容:公共生活及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规范、法律本质及法治精神、我国实体及程序法律制度简介。可以肯定地说, 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篇章内容上, “基础”都无法与原来的“法律基础”课程相比, 但“基础”着眼于将“大学生法律教育从法律常识教育提升为法律素质教育”, 力图改变原来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 不再将法学理论的系统性与法律知识的完整性作为自己的追求, 而更加强调了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这是新方案关于法制教育的基本思路。 高等师范教育被认为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它以基础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教育理念的更新,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功能也开始由传统的学历教育、师范教育向专业的教师教育过渡和转变。而近年来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调整与改革之中, 新的课程方案全面实施, 这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等师范院校因其以培养未来教师的功能决定了它比其他性质的院校更应当注意教育的人本化, 即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 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关怀与塑造。因为只有师范生获得了全面发展, 才可能真正使未来的教师成为“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意信念的塑造者和知识智慧的传递者”。所以, 积淀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开放的学术视野、不断追踪学术前沿的探索精神历来被认为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 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宏观背景下, 师范生必要的法律素养同样是高师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高师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是否能够在法制化的轨道上有序、健康、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新方案背景下的“基础”的开设, 既为我们提供了师范生法制观教育的有效平台, 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如此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对师范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基础”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2 传统“压缩饼干”模式外有效 高师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法律素养的培养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现实的问题是“基础”的内容与时间促使我们必须在传统的“压缩饼干”模式外另辟蹊径。积极探索以行为模式为基础, 以思想观念为核心, 以相关权利与义务为重点的教学思路, 这将是我们贯彻新方案的基本方向。笔者以为, 在法律素养的培养上, 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将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把握的, 也应当是我们衡量高师生法律素养建构成败的参照标准。 2.1 树立法律的可信仰性 法律作为社会调控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权利与义务的划分来设置人们的行为模式, 从而对人的行为与社会关系进行整合。与其他社会调控手段不一样, 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重要保障。“数千年的发展史表明, 任凭社会的变迁、政治的沉浮、法自身的发展, 法始终是人的行为规范、社会调整器”。特别是在走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 法律成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公器, 也是一个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缔造和谐幸福的最后屏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 它具有超越道德、宗教、习俗与政策的至上价值。不仅如此, 法律还不止是一种可资量化的工具式的行为模式, 法律的可信仰性决定了社会主体更应当把这种外在的他律内化为一种需要, 使崇法、守法成为一种信念, 一种精神的皈依。 大学生置身于不断变迁与转型的社会之中, 他们面临着太多的困惑、矛盾、冲突与不确定性, 而法律固有的指引、强制、预测、评价、教育等作用则为他们在选择行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