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官寨歪梳苗芦笙音乐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贵州织金官寨歪梳苗芦笙音乐研究 ? ? 孙芙炬 杨香妹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中南省区,其中属贵州省居多。其内部支系纷杂,支系不同,称谓不同,多根据服装、头饰、地区等来区分,各支系间保持苗族共性但文化有异。 织金县是贵州省毕节市下辖县,处于贵州中部偏西,属于黔中核心经济区,地处乌江上游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织金县是毕节市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其苗族分支主要有歪梳苗、长角苗、大花苗、小花苗和白苗。 官寨苗族乡,隶属于贵州省织金县,地处织金县东北部,是织金县苗族人口数量较多的一个乡镇。官寨苗族乡苗族属歪梳苗支系,无论服饰、语言都独有特色,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服饰以刺绣和蜡染为主,已婚女子盘头,并在头部斜右上方插上一把月牙木梳作为发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装扮,故该支系名为“歪梳苗”。 该支系与多数苗族支系习俗一致,均为躲避族群征战,故而选择定居于偏僻的山顶或崖边等远离城市的地方,以防外族攻击。也正是因为居住习惯与居住地区的偏远,交通不便,故而其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在歪梳苗的传统文化中,蜡染、刺绣、银饰、服饰、语言、舞蹈、音乐等,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而其音乐更是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官寨歪梳苗的音乐文化中,芦笙音乐是独具特色且较为丰富的一种音乐体裁,亦是该地歪梳苗表达生活情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官寨歪梳苗人恋爱中、节庆中、聚会中、丧礼中,芦笙音乐随处可见。 芦笙是苗族人民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其曲调也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既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根植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深受苗族人民的爱戴,又作为苗族音乐文化的核心乐器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见证了苗族的发展历史,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了苗族人民的文化风貌以及性格特点。 一、歪梳苗芦笙的种类以及使用场合 歪梳苗人称芦笙为ghenx,称芦笙师为zid ghenx,或者gud ghenx。其芦笙音乐根据文化功能和吹奏场合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祭祀芦笙、节庆芦笙和婚恋芦笙三类。 (一)祭祀芦笙 丧葬仪式是百姓生活中重要的仪式活动,每当有人离世,其家人及亲朋好友会谨以此仪式奠祭逝者,歪梳苗也不例外。在歪梳苗中,年满十二岁才可有丧葬仪式,即小祭,仪式较为简化,而老人寿终正寝则为大祭,需举行隆重的丧事祭典,其过程一般有下榻送终、装棺入殓、择期报丧、“破竹卦胆”、妇女哭孝、守灵过夜、亲朋悼唁、打马指路、献落气鸡、献羊猪、“守啊奏”、“绕嘎房”(也叫绕啊杈)、交牲打牛、(说姑妈话)、“招魂放灵”。而在大祭的整个仪式过程中,乐师需要全程跟随鬼师的行程节奏,在相应的环节,由芦笙师吹奏相应的芦笙曲,鼓师则是与芦笙师相配合击打节奏,二者结合,边吹奏边舞。其中鬼师、芦笙师、鼓师必须是死者所属家族中人,但现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也有向外请一些较为出名的“鬼师”、芦笙师或者是鼓师前来帮助完成大祭仪式。在整个大祭仪式中,芦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于“指路”仪式后,“鬼师”将进行“起魂”,苗语称为“jab dlagb”或“sheud dlangb”,当“鬼师”开始“起魂”即鬼师“指路”仪式中的诵唱结束后,芦笙师将正式开始吹奏芦笙。 整个大祭仪式过程中,芦笙曲一共有七首,其存在于大祭仪式中的守灵过夜、亲朋悼唁、打马指路(起魂)、“守啊奏”、“绕嘎房”、交牲打牛和“招魂放灵”七个仪式环节中。其中每个环节至少有一首芦笙曲,有的只能在限定的环节或场合吹奏,有的能够在不同的环节中多次出现,芦笙师是通过吹奏芦笙曲来代替人的话语,其在丧葬全过程中吹奏芦笙来与亡者对话,叙述着亡者一生的喜怒哀乐等,因此芦笙曲也会有相应成型的芦笙词,借助芦笙音调谐同苗语中的语调来直接叙述或情感表达。 (二)节庆芦笙 在苗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民俗传统节日,除了传统春节外,较为隆重的当属跳花节,也叫跳花坡,不仅是织金官寨歪梳苗同胞共同的民俗节日,同时也是整个黔西北苗族人民按照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安排的一个隆重节日。[1]跳花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于为何会有“跳花坡”,当地也有不一样的说法,第一种说法:在旧时,有一户人家因没有儿子或是无子女,于是在寨中寻一处场地栽上一棵花树,邀请各地的亲友们前来众人围着花树吹芦笙、跳舞,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称为“跳花”,欲与亲友接好“孕”,期望来年得子女。第二种说法:旧时因各地苗族同胞们相聚距离较远且交通不便,很难相聚在一起,花坡节则是成为各地同胞们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即使是跨地区较远,大家都会相聚,借此能够促进苗家亲友之间的友谊。第三种说法,跳花坡是年轻男女相识、相知到相恋的场所,所以花坡节也是作为一个媒介给青年男女提供认识的机会。这些说法皆是根据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访谈以及查阅书籍所了解到的。跳花节作为苗家人的一个大型传统节日,不论男女老少或者孩童都穿戴节日盛装去往现场,人们带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