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地质构造与地貌
典例剖析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且时间越来越古老。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玄武岩尖顶山的最初地貌形态是( )
A.圆锥形火山 B.河谷地形 C.玄武岩台地 D.玄武岩平顶山
2.和平顶山相比,尖顶山海拔更高是因为( )
A.受侵蚀作用弱 B.岩浆喷发量更大
C.岩浆喷发时间早 D.岩石更坚硬
3.仅考虑外力作用,推断该地的地貌即将演化为( )
A.尖顶山演化为平顶山 B.山地被侵蚀为台地
C.山地间的台地被填平 D.出现更多的山地
【答案】1.C 2.B 3.D
【解析】1.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即玄武岩台地,台地受侵蚀形成平顶山,继续受侵蚀形成尖顶山,所以形成玄武岩尖顶山的最初地貌形态是玄武岩台地。故选C。
2.尖顶山处岩浆喷发量更大,所以海拔更高。和平顶山相比,尖顶山受侵蚀作用更强。岩浆喷发时早晚与地表形态有关,与山的高度关系不大。岩石坚硬程度与山的海拔高度无关。故选B。
3.仅考虑外力作用,台地会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出现更多的山。故选D。
考点分析
一、褶皱与断层
1.常见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特征
岩层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考法训练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2.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岩层是指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由同一岩性岩石组成的地质体,是沉积圈的基本地层单位和岩性单位,其上下界面称为层面,上为顶面或上层面,下为底面或下层面。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该地区的地层里有许多鱼类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该地区岩层形成时期的自然环境是(?????)
A.干旱的陆地环境 B.温暖的海洋环境 C.湿润的陆地环境 D.寒冷的海洋环境
4.目前该地区甲地质构造未形成山岭的主要原因是(?????)
A.外力侵蚀作用较强 B.火山喷发覆盖较广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强 D.水平挤压作用较弱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
5.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6.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
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8.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下图为“某地某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百合花》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苏武传》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批判性读写思维培养教学设计.docx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技术·时间·人”导写及范文.docx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人+技术+时间”导写及范文.docx
-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写作: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docx
-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好故事的力量”导写及范文.docx
-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地貌对交通的影响(含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多种多样的区域(含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国际合作.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