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MBA《创新管理》课件PPT文档.ppt

【优选】MBA《创新管理》课件PPT文档.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说明专业选修课,36学时03-14周: 周六 1/2/3/4 MBA中心304【指定教材】《创新管理》陈劲郑刚,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 各种相关的期刊、杂志、报纸 课外参考书目 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学习企业层面的创新管理相关理论的知识、规律、特点、方法与实践技能。综合运用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变革管理、项目管理等理论知识与方法。重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管理变革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构建提出、分析、诊断并解决企业创新与变革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课内总学时数及分配(36) 课堂讲授:24 案例讨论:4 团队作业展示:4 笔试:4 材料自学(课外):= 36 老师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询问,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回答。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问,但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举手次数+发言次数。老师在期末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频度、程度确定分数(1) 课堂发言 participation in class discussion and assignments (2) 团队及个人作业【团队作业】分5个小组(8-10名成员),各小组根据以下问题在课外讨论,在课堂上进行25分钟左右的课堂展示(presentation)。题目示例:XX公司创新管理问题诊断与全面解决方案【个人作业】根据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1题,撰写1份纸质研究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论证充分。题目示例1: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或颠覆性创新)改造提升XX公司竞争力(本单位)题目示例2:XX公司商业模式(或服务)现状诊断与创新方案设计(外单位) 用A4纸制作姓名牌并置于桌上. 需静音.积极发言(举手示意)并参与讨论.不做与课程无关的行为:私下谈论、使用 及电脑或音视频播放器、睡觉…… (3) 课堂纪律 课程学习的三个问题创新管理 什么是创新、创新管理 创新的类型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管理创新 如何管理创新活动 What Why How 第一模块 创新与竞争力创新的价值创新的内涵、类型创新的过程、模式创新的有效管理 一、创新的价值 创新引领世界 —— 竞争力行动计划ACI(the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2006年1月31日, 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创新是推动 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之一。 1360多亿美元 历时10年 (2007- ) ACI提出的背景 IT行业的微笑曲线研发营销Global competitionLocal competition 1. 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危机2. 技术能力瓶颈约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3. 国际竞争瓶颈约束: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中国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便宜的资本经济的知识产权低劳动力198519952005 《 年 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总额已位列全球第二位,首次超越 ,仅次于 。 不创新就落伍:柯达的教训 年1月底,柯达向纽约州南部地方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轰动全球。一直引领着影像技术创新的柯达,因为创新乏力而在翱翔了132年后嘎然坠落。在数码影像技术冲击下,传统胶卷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柯达,自1997年后除2007年一年外,再无盈利记录。 时年,柯达成负债高达68亿美元的末路老人,而其资产总额仅为51亿美元。其市值也从 峰值310亿美元,降至今年年初的1.75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超过99%。 曾经的创新巨人鼎盛时期的柯达,全球雇员超过万人。研究显示,在1970-1980年代,柯达垄断 90%胶卷市场以及85%相机市场份额。在导致其失败的数码照相技术方面,柯达是技术先驱。柯达参与了数码相机崛起的每一个细节,在其拥有的超过10000项专利中,有1100项的数字图像专利组合,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同行 :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并用于航天领域(1975);推出专业级数码相机像,素数达到130万(1991);发布首款傻瓜型相机供非专业摄影者使用(1995);开始生产民用数码相机但只用于热身运动(1998)……但是,这些划时代的产品仅仅反映了柯达工程师的研究兴趣,经营层对此缺乏长远而明晰的战略。 反思柯达:创新乏力这个百年老店,曾经因为它的全产业链业务覆盖、垂直管理结构、终身雇佣制度以及剃须刀式的盈利模式(柯达采用类似剃刀和刀片的两段定价策略,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相机,再从底片上赚取高额利润)和在卤化银领域的领先技术,在全球胶卷和影像市场独占鳌头。 在胶片业务上分外执着的柯达,曾参与到数码技术变革的每个细节,但是其固执和在数码时代的迟钝,最终导致了其百年沉浮后的陨落。 创新的两难20世纪末,面临着胶卷这个即将被数码技术完全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