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2.4 《五猖会》 自读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章节主要内容。
2. 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学习资源
《五猖会》、导读微课、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资料,初步了解本章节概况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我”的心目中是一件罕逢的盛事。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正要出发时父亲命令他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的感受。道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与厌烦,也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和封建教育强权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任务二:阅读原文,结合下列问题,做好圈点批注。
【思考题】
1.《五猖会》和《二十四孝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2.作品一开头鲁迅先生交代了儿时最盼望的哪件盛事?
3.看五猖会之前经历了一段什么波折?
4.鲁迅的父亲为什么要在那时候叫他来背书呢?
任务三:观看导读微课《封建家长制的阴影》,理解探究阅读中的疑难。
【疑难解析】
1.《五猖会》和《二十四孝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童少年时代的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弊害有深切的体会。这种教育不仅用“孝道”之类的封建教义毒害儿童,在教学方法上也是单一、刻板和强制性的,使儿童在学习中感受不到一丝乐趣。前者在《二十四孝图》中有集中的反映,后者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突出的表现。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封建家长制在童年鲁迅心灵上留下的阴影:不是在尊重儿童的兴趣与爱好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引导他去好好学习,而是采取命令式的方式在儿童游兴正浓时强迫其坐下来念书,使儿童的天性遭到严重压制。这种情况充分体现在《五猖会》这篇散文中。
《五猖会》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鲁迅儿时对迎神赛会的热切盼望,以及他正准备到东关看“五猖会”时却被父亲勒令背书而弄得兴味索然这两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的。
2.作品一开头鲁迅先生交代了儿时最盼望的哪件盛事?
作品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在孩子们心目中,过年过节之外,迎神赛会乃是他们最盼望的盛事。只是由于鲁迅家地处偏僻,往往盼来的只是一个“所剩的极其寥寥的尾巴”,令人扫兴。这样,就只好寄希望于下一次了,“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紧接着,作者引述了后来从《陶庵梦忆》中看到的关于明代的赛会的记载,“真是豪奢极了”,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如扮《水浒传》中的人物,“个个呵活”,且齐备而又行列整齐,因此作者感叹道:“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尽管这样的盛举已和明王朝一同消灭,风光不再,但鲁迅儿时毕竟也还亲见过一回较盛的赛会,并在文章里作了生动的描述。
不过,一般说来,当时的赛会“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这说明封建士大夫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的鄙视和限制。而童年鲁迅却对之十分喜爱并认为“是有光荣的事业”,这正说明了从小就曾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感情的鲁迅与上流社会在思想上的分野。鲁迅当时甚至曾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狂人”的心愿的呢?”鲁迅不仅爱好上层阶级瞧不起而农民却爱好的民间艺术,还向往直接参与这种活动,这是十分可贵的。
3.看五猖会之前经历了一段什么波折?
作品后一部分是主体,着重写童年鲁迅看五猖会之前的一段经历。五猖会迎的是五猖神,其过程是:人们聚集起来,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或演着杂戏迎五猖神出庙,然后在大街小巷里转游,以祈福消灾;有的村庄还同时演社戏,一演就是三天,热闹场面非同寻常。这种全县中最盛的会,自然成了儿时鲁迅“所罕逢的一件盛事”,把他的渴盼一下子推向了峰巅。在去东关看会的那天,大清早就起来了,工人们陆续往船里搬送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鲁迅则欢呼雀跃,“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这也难怪,他盼望了多久才盼到这一天啊!然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正当鲁迅在兴头上的时候,他的父亲出来了,命令他把《鉴略》取来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前教他读,并且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形势的急转直下,使兴致正浓的鲁迅感到“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一下子跌进了失望的深渊。可是,在“父为子纲”、封建家长制主宰家族的时代,除了奉命行事,读着,强记着,背出来,又“有什么法子呢?”这是一家大小谁“都无法营救”的。尽管鲁迅对内容“一字也不懂”,最后总算死记硬背完成了既定任务,在父亲面前“梦似的就背完了”。可是,待到父亲点头表示:“不错。去罢。”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时,鲁迅却早已兴味索然。开船以后,一路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封建家长不分时间、场合所强制推行的这种填鸭式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在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浓重的阴影。
4.鲁迅的父亲为什么要在那时候叫他来背书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品味炼字到意象组境(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1 阅读策略:设计朗读的重音停连(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2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比喻的表达效果(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2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比喻的表达效果(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3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拟人的表达效果(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3 阅读策略:赏析精彩拟人的表达效果(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4 文体阅读:写景抒情诗文的阅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4 文体阅读:写景抒情诗文的阅读(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5 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 1-15 写作指导: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