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6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文本解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3-6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文本解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6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学习任务单 ——————— 核心任务:文本解读———————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2. 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资源 《论语》十二章、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一: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朗读课文。 (1)借助课文注释中的注音或工具书,通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 (2)听范读,仔细听并默默跟读,注意读音和朗读节奏。 (3)互查朗读情况,给予评价。 (4)齐读,做到连贯且流利地朗读。 节奏示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任务二:疏通文言文意 1.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画出来,准备交流。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古今异义】 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不亦君子乎( ) 饭疏食,饮水( ) 【一词多义】 知 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而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博学而笃志( )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 温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而时习之(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人不知而不愠。 ( ) 可以为师矣。 ( ) 倒装句 贤哉,回也!( )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2.解释划线词语的语境义,完成挖空练习。 ①子 曰:“学而 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