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化地调查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距原11350-11630,西距3930-4210。北方与内蒙古接壤,南部与保定相连,西部与山西省相连,东部与承德县相连,东南部与北京接壤。全市辖四个区、三个区、209个市。张家口市总面积449.8万人,总面积36861.6公里,人口密度82人。
张家口市地处东南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势横跨内蒙古高原, 分坝上坝下两个地貌单元.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降雨少、干旱严重;气温变化巨烈、冷暖相差悬殊;全年风沙天气多、强度大;灾害天气频繁.
1 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1.1 耕地与建筑物
截止到2008年底, 全市辖区总面7亩.一级类农用7亩, 建设用地1963330.1亩, 未利用9亩见 (图1) .
二级地类耕6亩, 园地1467600.5亩, 林4亩, 牧草地7714097.2亩, 其他农用地1905596亩,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13829.9亩, 交通运输用地179732.2亩, 水利设施用地169768亩, 未利用土, 其它土地722946.9亩见 (图2) .
1.2 沙化地的立地条件
通过各县区调查汇总截止2007年全市沙化耕地面积262.9万亩.
这些地类主要集中在坝上的张北县118.7万亩;康保县92.3万亩;沽源县7.5万亩;尚义县30.2万亩;四县合计沙化地248.7万亩, 占全市沙化耕地面积的94.3%.坝下地区主要涉及到宣化县0.8万亩;万全县5.7万亩:涿鹿县2万亩;阳原县5.8万亩见 (图3) .
坝上沙化耕地的成因.坝上地势高亢, 海拔一般在1300~1500m.除东南部坝缘山地和最北端疏缓丘陵外, 多数地势为起伏平缓, 相对高差小于50m, 岗梁、残丘之间为广阔的滩地, 最低处积水成淖 (湖) , 气候干旱、冷凉、多风.近几年平均气温24℃, 年平均降水量350mm左右, 坝缘稍多为450㎜.年蒸发量1700㎜, 是降水量的4~5倍.年平均风速4~5m/s, 大风天数61~64d, 最多的达132d.自然植被为干草原植被类型, 植株低矮, 植被稀疏.土质为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碱化栗钙土, 其产生沙化地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质地多为砂性, 表层沙粒、砾石较多, 结构松散, 肥力低, 且又分布在高原地区, 历来多风、风大, 且有沙源存在, 极易遭受风沙危害;二是连年干旱, 天然降水少, 蒸发量大, 土壤含水量低;三是植被覆盖率低, 草场退化严重, 又缺乏林网覆盖, 防御能力低, 进而形成了表层肥土不断被风刮走, 浮沙覆盖.
即使目前已使用的草场也已退化严重, 现利用的耕地土层薄、养份含量少, 保肥保水能力差, 粮食生产一般年景每亩不足100Kg.
坝下沙化地成因.坝下为冀西北间山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顺序排列, 相间分布.洋河、桑干河及其支流穿插盆地中央, 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形态.洋、桑河谷宽阔, 主流摇摆不定, 除较宽的河滩、超河漫滩外, 河床中堆积着大大小小的沙洲.河流南岸, 经风力搬运堆积, 形成阳原开阳滩, 怀安金沙滩、宣化黄阳滩、怀来南马场等片状沙地和一些垄状沙丘.由于这些沙源的存在, 再加上连年干旱气候频繁发生和春季大风日数多, 表土随风飘去, 砂粒存留形成了大片沙质土地.
丘陵山区, 大都植被稀疏, 植株低矮,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其主体, 农作物产量低, 水土流失严重, 泥沙俱下, 极易形成沙化耕地.
通过近几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批国家、省重点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 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生态退耕范围的逐步增加, 沙化耕地的面积正在逐年递减见 (图4) .
1.3 水土流失情况
截止到2007年初全市15°以下、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面积1292万亩见 (图5) .其中15°以下1265万亩, 占耕地总数的97.9%;15~25°的21万亩, 占耕地总数的1.6%;25°以上的6万亩, 占耕地总数的0.5%.
部分耕地坡度大, 水土流失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导因素, 大多数在丘陵区和中山, 低山向沟沿过渡地带, 每逢降雨地表产生径流, 耕层沃土被冲走, 有的地块甚至露出生土层或裸岩,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有的土层不足300㎜, 活土层以下的母岩母质坚硬紧实, 土壤质地粗, 结构差, 有雨径流无雨干旱, 地力瘸薄, 农作物生长不良, 产量低而不稳, 一般年景生产水平100㎏左右.经过适宜性评价, 耕地中坡地为793万亩, 适宜耕种的占97.2%, 梯田为514万亩, 适宜耕种的占96.6%;不适宜耕种的主要集中在15°以上耕地中.
1.4 市域分布及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