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性与《清史周书浙江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士性与《清史周书浙江志》 王世兴(1546-1598),又名“恒叔叔”、“太初”和“元白道”,浙江临海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由确山知县征授礼科给事中,迁吏科给事中,出为四川参议,历太仆少卿,官终鸿胪卿。任官地区有北京、南京、河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山东等地。他幼而好学,诗文名天下。万历二十六年(1598)逝世。著有《五岳游草》12卷,《广游记》2卷,《广志绎》6卷。他在地理学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 、自然一省市 王士性在《五岳游草》卷11“杂志”中,把当时中国东南部划分为十四个自然区,并概述每个自然区的基本特点。 (1)晋中:“太行数千里亘其东,洪河抱其西,沙漠限其北,自然一省会也。” (2)关中:“河流与潼关界其东,剑阁梁山阻其南,番卢臂其西北,左渭右汉,终南为宗,亦自然一省会也。” (3)蜀中:“层峦迭嶂,环以四周,沃野千里,蹲其中服。岷江为经,众水纬之,咸从三峡一线而出,亦自然一省会也。” (4)楚:“长江横络,江南九水汇于洞庭,江北诸流导于汉水,然后入江。沅、桂、永、吉、袁、宁诸山包其前,荆山裹其北,亦自然一省会也。” (5)江右:“左黄山,右匡庐,二龙咸自南来,迤逶东、西、南三面环之,众水皆出于本省,浸于彭蠡一道以入于江,去水来山,长江负其后,亦自然一省会也。” (6)两广:“五岭以外为两广,广右又自为一局。三江咸交于苍梧以东,又分梅岭以东自为一支,以包乎北。” (7)闽:“皆大海前遶之,亦皆自然一省会也。” (8)滇:“西南万里滇中,滇自为一国。” (9)贵竹:“初本为滇之门户,后乃开设为省者,非得已也。牂牁乌江,诸水散流湖北川东,辖制非一,盖有由矣。” (10)中原:“片土莽荡,数千里无山,不得不强画野以经界之。故睢陈以东,凤泗而北,兖济以南,人情土俗不甚差殊。然两河之流中贯,淮卫为辅,太行在后,荆山在前。秦山西峙,崧高中起,亦自然一省会也。” (11)山东:“以太岱为宗,其于各省,虽无高山大川之界,然合齐鲁为一,原自周公太公之旧疆也,不入他郡邑矣。” (12)两浙:“兼吴越之分土,山川风物,迥乎不侔,浙西泽国无山,俗靡而巧近苏常,以地原自吴也。浙东负山枕海,其俗朴,自瓯越为一区矣。” (13)南都(南京):“转漕为易,文物为华,车书所同,似乎宗周。” (14)北都(北京):“太行天堑,大海朝宗,扼夷卤之吭,据戎马之地,似乎成周。” 王士性的这个自然区划跟《山海经》的“五方”和《禹贡》里的“九州”类似,都是以自然山川地形为依据,但划分得更详细、更合理,范围也更广。从表1来看,显著的差别有两点:第一,《禹贡》不涉及两广、闽、滇、贵竹和两浙,地域不如王氏区划广。第二,王氏区划将《禹贡》的兖、豫、徐三州合并为中原,而把冀州分为北京与晋中,荆州分为楚、江右,这样处理,从地形上看更为合理。这说明王士性的自然区域比《山海经》和《禹贡》有明显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卓越的自然区划。 二、 中国古代的山系体系 山脉分布系列的概念,在我国出现很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和《山海经》,都有山脉分布系列的概念。《禹贡》说的是四列山脉,即黄河北岸的岍山至碣石山;黄河南岸的西倾山至陪尾山;汉水流域的嶓冢山至大别山;长江北岸的岷山至敷浅原(庐山)。这四列山系范围不很大,是山脉分布系列概念的初始阶段。《山海经》把中国山脉分布归纳为南、西、北、东、中五大系列,每个大系列中又有若干分支系列,如中山经有12个分支系列。《山海经》的地域范围比《禹贡》大,南边已到广东连县以东之地直至南海,东边到浙江舟山群,岛,南北都延伸了约纬度四度。 唐代开元年间,僧一行提出山河两戒说,即两大山系说: “天下河山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河并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络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为南纪。” 唐末五代时,杨益在《撼龙经》中提出了四派说: “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韩隔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 四派之中,只有南龙入中国。至于南龙入中国后如何分布,没有展开论述。另外,四派说已超出中国范围,是从整个亚洲来看山脉分布系列。 宋代朱熹有中国三大龙说,即三支山系说。朱子曰: “天下有三处大水,曰黄河、曰长江、曰鸭绿江。今以舆图考之,长江与南海夹南条尽于东南海;黄河与长江夹中条尽于东海;黄河与鸭绿江夹北条尽于辽海。”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王士性在《五岳游草》卷11中,在中国古代山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详细的三大龙说。它使中国的山系学说完整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