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涅克拉空包装在汽车上的应用
别涅贝克是法国的一位严格而敏感的化学家。1907年,他在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工作。试验中, 他拿起一只空玻璃瓶, 想往里倒进一些溶液, 正当他拿瓶子的时候, 一不小心玻璃瓶脱手滑下, “咣当”一声掉到水泥地上。他想:玻璃瓶掉在地上, 必碎无疑了, 糟糕的是, 还要花时间打扫满地的玻璃碎片, 试验又要中断了。但是, 当他往地上看时, 真奇怪, 空玻璃瓶居然没碎!其上面虽然布满了碎裂纹, 却是裂而不碎, 瓶体外没有任何碎玻璃碴, 好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将它们维系在一起了。
别涅迪克在庆幸不用打扫碎玻璃的同时, 并没有将瓶子往垃圾箱里一扔了事, 而是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 仔细观察这只“不碎”的瓶子, 对这只普通瓶子的神奇表现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究。
为什么这只空玻璃瓶掉在水泥地上没有碎裂开来呢?别涅迪克想, 这只玻璃瓶不碎一定是有着特殊原因的。但因为正忙于手头的试验工作, 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仔细考虑, 于是他就在那只瓶上贴上了标签, 注明了要查清楚的问题, 把它放在一边, 想等忙过了这一段后, 再进行研究。但后来要做的事情很多, 没顾上, 就将这件事渐渐地淡忘了。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 别涅迪克的实验工作告一段落。一天, 他走进实验室, 在工作之前, 随手翻阅了一下当天的报纸。报上的一条车祸消息映入了他的眼帘:一辆公共汽车因驾驶不当而撞上了电线杆, 车上许多人受了重伤。而使这么多人惨遭荼毒的最可恶的凶手, 竟是装在汽车车窗上的玻璃!车祸发生时, 车窗玻璃被撞得粉碎, 四处飞溅的碎玻璃片割破了司机的手臂, 划破了乘客的皮肉, 有的甚至扎进了乘客的脑袋、割断了乘客的动脉。
看到这则报道, 别涅迪克马上联想到那只掉在地上摔不碎的玻璃瓶, 如果用这种玻璃做成车窗, 万一遇到车祸, 就不会发生碎玻璃飞起扎伤人的事了。
他连忙找来那只瓶子, 探究起它不碎的原因来。他记得, 以前这个瓶子曾被用来盛放过硝酸纤维素溶液, 难道是溶液与玻璃发生了某种作用才如此的吗?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 在碎玻璃瓶的内表面覆盖有一层很薄但很坚韧的透明膜, 这一定是硝酸纤维素溶液蒸发以后残留下来的。他推断, 就是这层与玻璃牢牢地粘在一起的膜, 维系着瓶体的每一部分, 从而防止了碎玻璃的分离。另外, 由于这层膜还是无色透明的, 因此, 它的存在对玻璃的透明度没有任何影响, 不仔细观察, 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别涅迪克在搞清了玻璃瓶没碎裂开来的原因后, 就开始着手制造较为安全的汽车挡风玻璃了。他先在普通玻璃上涂上了一层硝酸纤维素溶液, 再让其逐渐蒸发, 这样, 就在玻璃上形成了一层透明膜。为了加大安全系数, 使汽车玻璃在更剧烈的碰撞下也不会破碎, 他又在玻璃的另一面也涂上了一层纤维膜, 给玻璃的安全性加上了“双保险”。
这样做成的玻璃, 经过多次撞击试验, 证明效果非常明显。投入实际使用后, 使碎玻璃片飞起伤人的事件大为减少, 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安全玻璃”。后来, 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及一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上, 都安装了这种安全玻璃。别涅迪克留心“小事”而产生的这项发明, 不知为多少人免去了“飞来横祸”, 确是造福于千家万户的发明。
摘自《有准备的头脑——灵感导致的发明和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