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猴头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猴头蘑菇是猴头蘑菇科的一种珍贵泡菜。它是一种传统的山地导游菌,具有美丽的外观、丰富的营养和清新。据文献记载, 每100g干品中含有蛋白质26.3g、脂肪4.2g、碳水化合物44.9g、粗纤维6.4g、磷85.6mg、铁18mg、钙2mg, 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和16种氨基酸, 其中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猴头菇富含的多糖和多肽类活性物质对治疗胃溃疡、胃炎等胃病有显著疗效;对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菌类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 猴头菇必将成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广阔前景的菇类珍品。目前已有部分关于猴头菇驯化选育、栽培模式等研究的报到, 但因猴头菇各生长周期阶段对生长要素要求苛刻, 因此高效优质的生产模式报道的比较少。为此, 对栽培配方、袋装栽培料数量、栽培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 旨在探索一种搭配合理的栽培配方、经济适用的装料量、质优量高的栽培模式在生产上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988’购自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该菌株球形圆大, 菌刺浓密, 商品性优。 1.2 测试方法 1.2.1 选育优质菌种 母种是食用菌生产的根本, 猴头菇保留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每年生产前需进行组织分离、提纯复壮或紫外线诱变选育, 以保证菌种质量, 避免老化。母种培养基配方:土豆200g, 蛋白胨2g, 硫酸镁0.5g, 磷酸二氢钾0.5g, 葡萄糖20g, 维生素B110mg, 琼脂20g, 水1 000mL, 维生素B210mg, 高压灭菌、摆斜面、接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1.2.2 小麦粒取代麦麸的重要意义 棉籽壳80%, 小麦粒15%, 石膏粉2%, 过磷酸钙2%, 蔗糖1%。用小麦粒代替麦麸的好处是菌丝发满后每个麦粒都是一个生长单元, 接种到栽培种后, 有利于生长, 减少杂菌污染机会, 并且该菌种不易老化。高压或常压灭菌后接种按常规方法进行。 1.2.3 棉皮配方的筛选 食用菌栽培, 一般选用棉籽皮, 玉米芯或杂木屑做主料,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添加麦麸、豆饼粉等辅料和药物。在主料中, 棉籽皮理化性状好、营养搭配合理丰富是作为栽培主料的首选, 但是目前棉籽皮价格涨势明显, 而猴头菇驯化时日尚浅, 转化率不高, 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 选择大众化原料代替或部分代替棉籽皮是十分必要的。现结合实际生产, 比较了6种成本较低, 搭配合理的配方。A棉籽皮50%, 杂木屑20%, 玉米芯15%, 麦麸10%, 石膏粉2%, 过磷酸钙2%, 蔗糖1%;B杂木屑50%, 棉籽皮20%, 玉米芯15%, 麦麸10%, 石膏粉2%, 过磷酸钙2%, 蔗糖1%;C玉米芯50%, 棉籽皮20%, 杂木屑15%, 麦麸10%, 蔗糖1%, 过磷酸钙2%, 蔗糖1%;D棉籽皮80%, 麦麸15%, 石膏粉2%, 过磷酸钙2%, 蔗糖1%;E杂木屑80%, 麦麸15%, 石膏粉2%, 过磷酸钙2%, 蔗糖1%;F玉米芯80%, 麦麸15%, 过磷酸钙2%, 石膏粉2%, 蔗糖1%。各处理栽培料均采用17cm×33cm聚丙烯菌袋, 每袋装400g料, 每个处理200袋, 常规方法拌料、高压灭菌, 焖24h待冷却后入接菌室两头接种, 置25℃环境下发菌, 每5d测1次菌丝生长情况, 待菌丝发满后挑选长势一致的菌袋移入菇房进行一致条件下的出菇管理, 每个处理挑选100袋, 记录各处理菌丝发满袋天数、污染率、原基分化时间、生物学效率等指标。 1.2.4 试验配方的确定 猴头菇转化率不高, 集中于头茬菇, 装料少了影响产量, 装料多了造成浪费, 因此探索经济合适的装料量显得格外重要。该试验配方选择棉籽壳80%、麸皮10%、豆饼粉5%、过磷酸钙2%、石膏粉2%、蔗糖1%。按常规方法同等条件下严格进行高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菇管理。装料数量设300、350、400、450、500g 5个梯度, 每个梯度200袋, 产量取平均值, 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1.2.5 覆土栽培模式 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80%、麸皮10%、豆饼粉5%、过磷酸钙2%、石膏粉2%、蔗糖1%。设4种栽培模式, 采用17cm×33cm聚丙烯栽培袋, 每袋装料400g, 每种模式1 000袋, 最后计算产量, 取平均值。按常规方法同等条件下严格进行高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菇管理。考虑到猴头菇转化率稍低, 覆土栽培对食用菌来说是提高产量的一项优秀措施, 特别设计了4个覆土栽培模式进行比较, 每个处理重复3次, 每个重复200袋。处理A:脱袋横向覆土畦栽;处理B:菌袋半脱竖向畦栽, 脱袋端在下, 覆土至菌袋3/4处, 将上端袋口翻卷至接近料面;处理C: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