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猴头菇栽培技术
猴头菌又称猴头菌、刺猬菌、洋葱菌和山茱萸,是一种古老的稀有菌。它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其子实体圆而厚, 常悬于树干上, 布满针状菌刺, 形状极似猴子的头, 故而得名。猴头菇营养丰富, 富含多肽及多种维生素。医学证实, 猴头菇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抗癌、延年益寿和美容等药用功能。猴头菌生长周期一般以9~11月, 栽培方法简单, 经济效益高, 市场前景好。现将猴头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生长温度为520
根据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 其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5℃左右, 养菌时间为30~40d。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6~20℃, 栽培1次, 可收3茬, 约需2个月。农户可参照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时间。
2 栽培袋的制备
2.1 棉子壳、玉米芯粉的制备
配方1:棉子壳90%, 麸皮8%, 石膏1%, 过磷酸钙1%。配方2:棉子壳58%, 杂木屑30%, 麸皮10%, 石膏1%, 过磷酸钙1%。配方3:棉子壳50%, 玉米芯粉38%, 麸皮10%, 石膏1%, 过磷酸钙1%。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 按料水比1∶1.2~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2.2 包装
采用15cm×32~34cm×0.04cm的聚丙烯塑料袋, 每袋装干料重约0.40~0.45kg。料要适度压紧, 然后系紧袋口。
3 消毒
3.1 密封消毒
将培养料袋分层置放灭菌锅内, 加热至100℃, 保持10h, 停火焖5~6h, 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3.2 冷却温度的确定
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 料袋亦分层放置, 保持压力1.2kg/cm22h, 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0kg/cm2时, 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 如将压力升至1.5kg/cm2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 影响灭菌效果。
4 培养分菌料袋
当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 接种箱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灭菌, 20min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从料袋两端进行, 一般每瓶菌种可接25袋。接种后可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养发菌。移入前大棚应充分消毒, 开窗降低棚内温度, 用石灰水喷洒地面和四壁, 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h。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头菇, 可先将接种后的料袋单独置于培养室培养至菌丝吃料深达2cm左右, 再移入大棚内继续培养。料袋呈墙式排放, 每行叠放6层, 底面铺1层砖, 行间距60cm, 以便于管理。菌培养期间要加强通风管理, 棚顶适当加放草帘遮荫, 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7℃。约经30d、菌丝接近发满时, 倒袋检查, 清除有较重杂菌污染的菌袋, 生长健壮的菌袋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5 出菇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在第20
菌丝体长到1/2以上时就陆续出现子实体, 此时应及时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内, 要创造适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条件, 协调好温、湿、光、气之间的关系。
5.1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
子实体培养时必须要有出菇的口子。瓶栽猴头菇, 要拔去棉塞或去掉牛皮纸在封口塑料薄膜中央开1个直径2cm的圆孔即可。袋栽猴头菇, 去掉颈圈内的棉塞或揭去接种穴上的胶布, 袋上用塑料薄膜覆盖, 每2~3d将薄膜掀动1次, 促使菇蕾形成。当菇蕾直径2~3cm时, 揭去薄膜。
5.2 空气湿度控制
菇房温度应保持在12~20℃之间, 以18℃左右最为适宜,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每天用喷雾器向室内喷水3~4次。高温时, 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 如顶部覆盖、通风换气、增加喷水等;低温时, 要加强增温保温措施。
5.3 菇房和通风气调培养
猴头菇子实体生长要求有新鲜的空气, 通风良好, 子实体个大, 质紧, 色白, 生长快, 产量高, 菌刺长短适中, 商品性好;否则, 产量低, 甚至会出现畸形。因此, 应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 每天定时打开通气口, 高温时, 多在早晚通风, 每次30min左右;低温时, 可在中午通风, 经常保持菇房的空气新鲜。
5.4 光光裕
猴头菇子实体虽然能在黑暗条件下形成, 但常会出现畸形菇, 而且强光也不利于子实体形成, 一般以光照2 000~3 000Lx为宜。
6 加工过程和操作
猴头菇要在子实体完全成熟前采收。标准是: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 坚实, 孢子还未散发, 菌刺1.0~1.5cm长。采收过晚, 则肉质松、苦味重, 不利于加工, 而且影响下一批菇的形成。采收时, 一手压住培养料, 另一手将子实体轻轻拔下或用小刀割取。采收后, 及时清理料面, 轻轻搔一下菌, 让菌丝体复壮。在适宜条件下, 过15~20d就会陆续出现2潮菇。一般可采收2~3次。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大约需3个月。采收后保鲜不可超过12h, 少量可鲜销, 量大可晒干, 也可在60℃下烘干, 再用双层塑料袋密封贮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