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习题(含答案).docxVIP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习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1.古诗文阅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白日:太阳。②青春:形容春天草木生长旺盛的样子。 (1)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苔花的 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也要像牡丹那样尽情绽放 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充满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的感情 (3)读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这首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他山里的学生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什么道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雪梅 [宋]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第三句中“雪”的意思是( )。 A.雪花 B.下雪 C.积雪 D.雪灾 (2)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是( )。 A.梅和雪 B.雪和诗 C.梅和诗 D.梅、雪和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雪梅》不同。课本上的《雪梅》中,诗人用“ , ”两句,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作了对比;而这首诗中,作者则阐述了 、 、 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3.经典诗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①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②遮望眼③,自缘④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闻说:听说。 ②浮云:此处用典。汉陆贾《新语》:“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③望眼:视线。 ④缘:因为。 【译文】登上飞来峰上高高的塔顶,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站在最高的地方。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1)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来山上千寻塔 B.闻说鸡鸣见日升 C.不畏浮云遮望眼 D.自缘身在最高层 (3)【整体感知】下面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诗人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自己心中的壮怀 B.第一句诗中的“千寻”一词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山高、塔高 C.后两句诗还可以理解为当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 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4)【作出评价】请比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内容、揭示的道理等方面分析) 4.阅读理解。 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①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②苍苍:灰白色。③切切:虫叫声。④绝:绝迹。⑤野田:田野。⑥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1)结合诗句,我推测“行人绝”的原因是( )。 A.天气寒冷 B.夜色已深 C.农忙已过 D.偏僻荒凉 (2)诗人观察周围的景物时,采用了哪些方法?[多选]( ) A.用眼看 B.用鼻闻 C.用耳听 D.用手触 (3)本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 A.麦地和村庄 B.道路和田野 C.院落和田野 D.村庄和田野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明荞麦花如雪”所描绘的画面。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霜草”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B.“虫切切”体现了夜晚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非常热闹 C.“独出前门望野田”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D.“月明荞麦花如雪”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又变得开朗、喜悦起来 5.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泊:停船靠岸。 ②烟渚: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③客:指诗人自己。 (1)下列哪一幅画面在这两首诗中没有出现?( ) A.夕阳斜照图 B.晨光熹微图 C.雾气锁江图 D.明月映江图 (2)对这两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写了日暮时分的江边景色 B.都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都描写了初秋时节 D.两位诗人都是在小船上看风景,有感而发 (3)请你写一写《暮江吟》中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4)两首诗都写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