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验室的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某新建厂化验室刚竣工,由于室内地砖上存在建筑污垢,用普通方法难以消除洁净,于是有人建议用浓硝酸,有些人用拖布蘸上硝酸擦污垢,很快将污垢
办理洁净,可是室内洋溢大量刺激性气味使在场的人马上走开。大概一小时后,有人
发现室内冒出浓烟,蘸有浓硝酸的拖布化为灰烬。幸好室内没有家具和其他可燃物,否则将出现一次重要的火灾事故。
原因剖析:因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会发生强烈反响,甚至会惹起焚烧。
事故案例:某化工厂在气相色谱仪开机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粗心粗心,致使色谱仪发生爆炸。
事故经过:2001年9月5日10时,某化工厂净化工段化验室班长张某让当班
人员黄某对二楼一台色谱仪开机,黄某将色谱仪通入载气氢气后,翻开主机开关,当
翻开加热控制器开关2min后,仪器发生爆炸,致使仪器前门飞出打在2m外的试验
台上,严重变形,幸好黄某翻开加热开关后,转到仪器侧面检查尾气,未造成人员伤
害。
原因剖析:直接原因经过后检查剖析,色谱仪内一色谱柱被卸走,致使大量氢气泄露到色谱柱箱内,与柱箱内空气混淆达到爆炸极限,当开启箱内加热丝开关,使加热丝加热烧成红色,产生明火惹起爆炸。主要原因该操作工黄某在开机前未按规程
要求操作,对色谱柱箱内所有连结处未进行试漏。如果当时翻开色谱柱箱,就会发现缺少一根色谱柱,不致于使氢气大量泄露于柱箱内。其余原因该仪器停机后未按要
求对仪器的载气出入口进行封堵,对仪器未作很好的保护,而在下次开机前很容易让人省去试漏这一项工作。由于该仪器是进行临时样品剖析的,1个月前还曾使用过,在停机过程中,原仪器维修工将仪器内一色谱柱卸走,又因其在此期间调离本岗位,
未对仪器情况进行严格交接,致使黄某在开机时免除试漏这一程序。班长张某对本化验室仪器情况认识不全面,未能共同操作人员在开机前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
事故案例:硫酸灼伤事故
事故经过:2008年3月19上午8:55左右,生产技术科中心化验室副组长朱晓娟在溶液室配制氨性氯化亚铜溶液(1体积氯化亚铜,加入2体积25%的浓氨水)时,在量取200ml氯化亚铜溶液放入500ml平底烧瓶中后,需加入400ml的氨水。朱晓娟从溶液室临时摆放柜里拿了自认为是两个500ml的瓶装氨水试剂(每瓶约200ml,其中一瓶实际为98%的浓硫酸,浓硫酸瓶和氨水瓶的颜色较为相像),将第一瓶氨水试剂倒入一只500ml烧杯中,后拿起第二瓶,在没有认真查察瓶子标签的情况下,误将约200ml,实为98%的浓硫酸倒入烧杯中,烧杯中溶液立刻发生强烈反响,烧杯被炸
裂,溶液溅到朱晓娟脸上和手上,当时化验员沈春香正好去溶液室拿水瓶经过,脸上也被喷溅出的溶液粘上,造成两人脸部及朱晓娟手部局部化学灼伤。
原因剖析:1)、朱晓娟在配制溶液过程中,没有认真查察试剂瓶标签的情况下,错把98%浓硫酸看作是氨水,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责任心不强。2)、中心化验室的零落试剂管理不到位,酸、碱试剂长久混放,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3)、在配制有刺激性试剂时,没有按照规定在通风橱中操作,履行规范标准不到位。4)、自我防范意识差,未按规定佩带防备用品。
事故案例:浓硫酸配制事故
事故经过:2001年10月,某化验室在配制硫酸过程中,直接将硫酸配制在量筒
中,由于量筒散热慢,没有经过冷却,致使量筒灼热二爆裂,使硫酸喷溅,幸好化验员离得较远,没有造成伤害。原因剖析:因为浓硫酸与水反响放热快,量筒容积小,无法搅拌,没有实时冷却降温,配制过程化验员图省事,违犯操作规程配制。原因剖析:
事故案例:误服甲醇事故
事故经过:某化验室在2005年5月收到一用矿泉水瓶装的甲醇样品,并且没有做任何标记,只是口头传达,也没有立刻送到剖析室,而是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一会儿,另一名化验员进入办公室,误将样品看作水喝了一口并咽下,发现不对劲紧迫送医院进行洗胃办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