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 PAGE 1*2-1 1页 共 = SECTIONPAGES 2*2 4页 ◎ 第 = PAGE 1*2 2页 共 = SECTIONPAGES 2*2 4页 第 = PAGE 1*2-1 1页 共 = SECTIONPAGES 2*2 4页 ◎ 第 = PAGE 1*2 2页 共 = SECTIONPAGES 2*2 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单选题 1.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 A.实行行省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完善科举制 D.设立中外朝制度 2.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 A.强化了三省权力 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规范了决策程序 3.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初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末移至中书省。唐玄宗时因宰相张说的奏请,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减少了决策失误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平衡了中枢权力 4.唐代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另外临时任命某些资历较浅或官品尚卑的人执行宰相职务,则加“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贞观时,又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宰相称号。这一设置意在( ? ??) A.避免行政决策失误 B.扩大三省机构权力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加强皇帝专断权力 家庭出身 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皇族 郡姓 (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 非郡姓 科举 门荫 (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其他 5 71 20 69 5 9 5.下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唐代(? ? ?) A.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 B.世袭成为选官主流 C.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 D.皇权受到极大制约 6.唐朝时,崔瑶和伯父邠、父亲郾、叔父郸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都担任过吏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清河崔氏“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煌一时,门生充于庭臣。”天下以为盛。这反映了当时(?? ?) A.世家大族地位日益没落 B.官吏选拔程序渐趋完善 C.科举已成主要选官方式 D.传统社会影响仍然存在 7.唐代科考中盛行着多种入仕的办法,如“通榜”就是主试者将自己赏识的考生列上名单。录取时甚至可以不必看应试者的试卷,单凭谁是通榜者、谁是社会知名之士、谁门第出身高贵,就可以预先定好录取名单。由此可见,唐代科举考试( ???) A.尚存有举荐选官的痕迹 B.导致选官制度发生异变 C.奠定了门阀土族的基础 D.仍属于贵族政治一部分 8.“隋唐以前,没有实行科举制。但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在实行科举制以后,官吏队伍的优秀比例要比实行科举制以前大。谁也无法肯定,唐宋元明清的优秀官吏就比战国秦汉的优秀官吏多。”这句话认为( ???) A.科举制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 B.科举制度提高了办事的行政效率 C.科举制的实行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D.科举制的实行是选拔人才的需要 9.唐朝实行两税法时,派出官员核查地方财政支出,以地方支出额来规定其两税收入定额,然核查项目中未包含如建造公共建筑或赈灾等基本支出,因而地方“任和雇诸色人役使”,皆通过无偿征调进行。这体现了两税法下唐朝( ???) A.监察部门纠察力弱 B.中央限制地方行政权力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地方税制变革的必要性 10.北魏实行租调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这一演变(? ??)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C.缓解了地主兼并土地 D.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 11.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秩序的稳定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家庭观念的变化 12.《唐律疏议·户婚》规定:“田无文牒,辄卖买者,财没不追。”唐玄宗重申此制:“凡卖买(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年终彼此除附。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这种做法(? ??) A.活跃了商品经济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