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pdfVIP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 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本文从文 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 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形态 比较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 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 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 本轮廓(图1)。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 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 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 学思想。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 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 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 图 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 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 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 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 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 宅布局 (二合、三合、四合院 (图2)等),并成为我 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 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 镇、城市的布局等。 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 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 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 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 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的始终。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 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 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 都体现了天入合一的思想。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 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是“象天 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 秦朝都城成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咸阳城市 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 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 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 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另外,兽中四灵 “前朱雀后玄武、左 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图3)。 3、相土、形胜、风水的规划思想 和相土、形胜思想相比,风水说通过对山川形势所蕴涵的“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分析概念和技法体系。其思想上也更为成熟。它通过推测不同方位的“吉凶”来强调城 市布局方位要和命相结合,对城市的选址和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