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豆的舞女》赏析
《以豆的舞蹈》是冈冈阿尔佐斯的作品之一,获得日本第一位文学奖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杰作之一。小说全文不到一万八千字,却以其清新哀婉的笔调和精致细巧的表现力,描写了少男少女之间纯洁而朦胧的情感,带给读者恬淡清新的意境,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显示了其久远的艺术生命力。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用“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达了最具民族本性的日本”来评价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技法,其高明的叙事技法可见一斑。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的《伊豆的舞女》,无疑是其创作技法灵活运用的成功典范。研究川端文学的叙事技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并借鉴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和文化,探寻日本人的内心世界。本文以《伊豆的舞女》的叙事技巧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视角、场景和人物描写以及叙事的社会学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 从《伊豆的舞女》到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即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所以说到作品创作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作者幼失怙恃,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母扶养,在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后,16岁时他最后一个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也去世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康成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年幼失去双亲,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孤儿气质”“受恩惠者气质”。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舞女的纯真和美貌所牵动,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之后怀着依依之情,告别了舞女。而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来源。而小说的发表是在距伊豆之行的8年后(1926年),其间作者经历了感情的挫折,并曾在1922年怀着“不堪忍受的自怜”的心情重返伊豆,并在此创作了一篇未完成、也没有发表的长篇写生文《汤岛的回忆》,并且以它为原型创作了《伊豆的舞女》和《少年》这两篇小说。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坛“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重视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重视主观和直感的作用……。在创作手法上,集西方现代派之大成,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作为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伊豆的舞女》可以看作是川端康成写作手法的转变和创新。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的作者》中写道:“《伊豆的舞女》一切都按‘我’的所见来写,包括舞女的心理和感情,尤其是写到最后我与舞女不得不分手时,那种惜别的哀怨,炽烈的伤感以及感情深处的波澜,都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觉来表现的。”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沿袭了新感觉手法,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日本传统的文学理念——物哀,从而形成一种川端康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即西方现代意识与日本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之后发表的作品中基本上把它延续贯穿下来,而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最终使他登上了文学的最高领奖台。
二、 分析与人物描述
(一) 两种叙述自我的相互切换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将他自己在旅途中与舞女产生恋情的自身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写就的,第一人称叙述无疑与《伊豆的舞女》自传体的性质相吻合,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与聚焦者相重合的叙述方式,即固定式内聚焦。在第一人称人物聚焦者讲述的故事中,许多是以回忆过去的方式进行的,包括回忆多年以前发生的往事。当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而是一个等同于主人公的“虚构作者”。叙述者进行的叙述是回顾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两个不同的自我,即站在叙述当前时间点上的“叙述自我”和涉及处在往事中的“经验自我”,这两种自我代表了不同的视角,都在叙述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我们可以看到,《伊豆的舞女》中出现了两种眼光的交替: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即“叙述自我”的眼光)和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在汤岛旅行时的眼光(即“经验自我”的眼光)。小说的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这两种聚焦方式的互相切换。在小说开头,作者写到: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
这是通过“经验自我”的视角来描写当时旅途中的景色。旋即,小说便转为“叙述自我”事后的讲述: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肩挎一个学生书包。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经第四天了……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接。
这一段叙述也是对故事背景的一种介绍,而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写到:
可是,我的心房却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羟基鳃皮酮及其受体ecr-usp异源二聚体的研究进展.docx
- 2012-2013年韩国电影产业复兴现象分析.docx
- gra-phen的结构和原子动态过程.docx
- 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思考.docx
- 《伊豆的舞女》与《边城》的爱情悲剧.docx
- 《伊豆的舞女》与旧制高中生我的接触.docx
- 《伊豆的舞女》中的薰子与我.docx
- 《伊豆的舞女》的旅行主题.docx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文本读法.docx
- 《大教学论》的普适性思想.docx
- 中国滚轴钢棒铆钉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消防报警阀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烟台养马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docx
- 中国精液冻存液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多功能消防水枪市场前景分析.docx
- 2025年学校体育场扩建申请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差动齿轮箱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十三五(2025年)核桃种植深加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机床行业运行分析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2024年海南省考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doc VIP
- 制药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二版)于颖_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耳鼻喉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pdf VIP
- GB 24462-2009 民用原电池安全通用要求.docx VIP
- L2二年级《学霸思维·满分数学》配套习题书.pdf VIP
- 2022年河北省考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真题试卷解析(12套).pdf VIP
- 上门催收技巧培训.pptx VIP
- 2019 雅马哈NIKEN 850 倒三轮 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学校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docx
- 省级优秀课件科普版英语六年级下册Lesson 4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