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PAGE 4
《项脊轩志》说课稿
安吉昌硕高级中学 王祥兵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是明代散文。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感受、认识、理解丰富多彩的感情。这一专题由“如泣如诉”“执子之手”两个板块组成,分别对应亲情和爱情。《项脊轩志》属“如泣如诉”板块中的第二篇文言文。《项脊轩志》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项脊轩志》既承载着许多文言知识,又体现着古代散文体裁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理解、认识、表达美好、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二、说学情
昌高高二实验班的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了比较深厚的积累,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有一定认识,但是高中生的阅历和知识背景有限,对于理解古人归有光的情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初步养成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提高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3、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
理由: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抓关键字句理解作者情感的核心——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
理由:归有光的散文多写身边琐事,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细节描写背后的情感。如何点拨他们自己感悟到情感是个难点。
教法:问题引导法 练习法 多媒体展示法
学法: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环节:导入
导语设计:父爱、母爱,亲情无限。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虽然,有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我没有再品读这篇精美的散文,但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肥胖的的身影,每到此时,便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是啊,亲情就是植物体渗出的汁液,看起来微乎其微,其实,那是爱的博大,那是心的折射。我敢说,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情。
理由:激情导入,利用熟悉的课文,唤起深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愿望。?
(二)第二环节:诵读课文,感知作品。
1、找学生朗读并纠正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错误。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由:旨在通过反复诵读,充分接触课文,感知、梳理课文的内容与思路,避免言文分离。
(三)第三环节:课堂训练,阅读指导。
1、学生利用课文下面的注解和参考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来明确课文中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2、教师用多媒体来检测并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
理由:通过文言词句训练,积累、巩固、应用文言知识。通过课文断句、翻译等各种实践活动,点拨阅读方法,加深课文理解。
(四)第四环节: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填写“文言文学习卡”。
2、思考“本文为何如此感人”。
理由:清点学习收获,激发后续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课时的学习。
第二课时
㈠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设计:“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是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生活乏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去学习那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和体会委婉动人的语言背后的沧桑、辛酸与浓浓的深情。
理由:导入新课要找准“切入点”,即切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引起对情感体验的深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以便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采用汪国真的诗句导入课文,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既明确了教学重点,又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急于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第二环节:抓住关键,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找文中直接点明作者情感的字眼、词语或句子,找出来并大声读一读。
预设答案:“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余泣,妪亦泣。”
“令人长号不自禁。”
理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