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种养技术—稻鳅养殖背景.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鳅养殖背景 1. 稻鳅养殖背景中国(3100万公顷),总产量最高。其他国家印度(4400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水稻是全球约50%人口的主粮,其中近90%产于亚洲,并在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消费。目前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15500万公顷,印度种植面积最大约为4400万公顷,中国水稻种植面为3100万公顷,面积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0%。我国水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在全球水稻产量排行榜首, 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 稻鳅养殖背景 1. 稻鳅养殖背景 2013-2014年,黑龙江示范推广了“稻鳅”共作,效益突出,仅泥鳅一项亩效益就达到了500~1000元,一亩“稻鳅”共作田的效益相当于两亩水稻单种田的效益。安徽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面积5500亩。经测产,稻鳅综合种养平均亩产水稻1000斤、泥鳅800斤。湖南衡山县综合种养试点示范基地,总面积302亩,亩均增收5300元以上,综合产值230余万元。 海南琼中县建立泥鳅养殖示范基地280亩,稻田泥鳅产量约16万斤,产值则达250万元。湖北京山县建立高标准稻鳅共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亩,核心推广面积1000亩,技术辐射面积达到5000亩。四川泸县是四川稻鳅养殖代表区域。产稻谷513kg/亩,捕获台湾鳗鳅151kg/亩,增加收入4530元/亩。代表地区1. 稻鳅养殖背景 2. 稻-鳅综合种养的定义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田螺、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将种植水稻与养殖泥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泥鳅在稻田中进行水层对流及物质交换,增加底层水中的溶氧,排泄物能及时补充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达到稻鳅共生互惠互利的作用。水稻种植技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3. 稻-鳅综合种养的意义稻鳅综合种养具有众多优势,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农渔民增收,同时具有巨大生态效益,是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是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值得大力扶持和推广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4. 稻-鳅综合种养的效益经济效益:“稻鳅共作”一般可以养一季稻、两茬鳅,第一茬鳅可以和水稻同步,在5月初放养、9月份收获;第二茬鳅在水稻收割后10月份放养,来年春节期间收获。一茬鳅可获亩效益1500-3000元,两茬鱼养下来收益还是很可观的。生态效益:梯田“稻鳅共作”由于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种出的水稻品质优良且无公害,“鳅稻米”的价格比普通稻米翻了一倍;而泥鳅是以田里丰富的微生物作为饵料,全程不投喂任何饲料,因此养出的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社会效益:“稻鳅共作”提升农业比较效益留住了农村劳动力,减少了当地水田改旱田甚至撂荒现象。“稻鳅”节本增效;“共作”生态富农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