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沿革及产业现状.pptx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沿革及产业现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沿革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沿革汉代唐昭宗年间(889-904年)恢复发展阶段技术体系建立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在陕西和四川等地已普遍流行稻田养鱼,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稻田养鱼的方式及其作用就有了明确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稻田养鱼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4年,正式提出“鼓励渔农发展和提高稻田养鱼”的号召,全国各地稻田养鱼有了迅猛发展,195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突破1000万亩。1981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倪达书研究员提出了稻鱼共生理论并向中央致信建议推广稻田养鱼,得到了当时国家水产总局的重视。1994-2000年,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多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稻田养鱼国家。转型升级阶段新一轮高效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稻田养鱼”推进到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新阶段。2011年,农业部渔业局将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列入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作为渔业拓展的重点领域。 稻田绿色种养的特点稻田绿色种养产出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是利用稻田空间,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简易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使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协调共生,达到“以渔养田、以渔促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稻渔双赢”的目标。 生态学效应----互利共生田鱼可减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对水稻的危害。稻飞虱、纹枯病和杂草的去除率分别为30%、70%和90%。水稻植株为田鱼创造良好环境。高温季节,稻株下光强降低72%,水温降低1.5℃左右;水体铵态氮浓度下降50%。鱼粪便中的氮素可进入稻田土壤微生物组分,维持着土壤肥力。 生态学效应----互利共生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 1. 规模布局养殖面积: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高达6750万亩,占现有稻田面积的15%左右; 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分布图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分布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00万亩,前3位的是湖北省502万亩、四川省464万亩、湖南省332万亩,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46.4%。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194.75万吨,前3位的是湖北省51.70万吨、四川省37.78万吨、浙江省28.66万吨,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61%。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0%以上;采用新模式的亩增产1000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0亿元以上。1. 规模布局 2. 产业效益经济效益 据统计,全国单一种植水稻的平均亩纯收益不足200元,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据对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测产和产值分析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0%以上,亩平均增加产值524.76元,采用新模式的亩均增加产值在1000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0亿元以上。 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应用农药施用量减少50%以上生态农产品稻渔综合种养生态模式构建化肥施用量减少30%以上根据19个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化肥用量减少21.0%-80.0%;农药用量减少30.0%-50.7%。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结果,稻渔综合种养平均减少50.0%以上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稻田中鱼、虾等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等,可有效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其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减少,甲烷排放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5.9%~12.5%生态效益2. 产业效益 稳粮增收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根据水稻边际效应原理和测产结果分析,在沟坑占比低于10%的条件下,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不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的农村问题,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稻渔综合种养是一些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2017年农业农村部在湖南湘西、云南省元阳县和红河县、内蒙古兴安盟、贵州铜仁和遵义、陕西延安等省份贫困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与培训,指导稻田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 产业效益社会效益 3. 政策扶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把稻田综合种养,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资金安排4800万元,建设16个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示范基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