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袁仄《中国服装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袁仄《中国服装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是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蔽膝[武汉纺织大学2016、2015年研] 答:蔽膝是古代中原地区一种男女皆用的服饰,属于古代下体之衣,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蔽膝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其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别尊卑等级的标志。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蔽膝,又称绂、祎、韨,是遮盖大腿至膝盖的服饰,形似围裙而狭长,下成斧形,象征着权威,用不同质料、色泽花纹分别等级。 2襦裙[武汉纺织大学2017、2015年研] 答: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为襦,一种短衣,长至腰间,有里,除交领外也有直领出现;下裙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3胡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研] 答: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古代常见胡服有圆领袍、曳撒等服饰。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装扮的特点是着翻领、窄袖长袍,戴浑脱帽,穿长裤,足踏高皮靴。 4直掇[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研] 答:直掇是古家居常服、僧袍,起源于唐朝,是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直掇是男子的常用服饰,对襟大袖,后背中缝直通到底。长衣而无襕者称直掇,亦称直身,宋代僧寺行者也穿这种式样的衣服。而到了明朝时期,直掇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5缂丝[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研] 答:“缂丝”又称“刻丝”,是宋代盛行起来的极为精美的一种织物,有文人赞誉其为“雕刻了的丝绸”,是中国纺织品中的瑰宝。缂丝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变一色,换一梭,织造出花草、禽兽、楼阁等图案。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 6质孙服[大连王业大学2017年研] 答:质孙服又称“只孙”“济逊”“一色衣”。形制为上衣下裳相连,衣式紧窄,下裳较短,腰间打许多褶裥,并在肩背间贯以大珠为饰,有圆领、方领等式样。质孙服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参加质孙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质孙服的结构可分为两类:①帝王、大臣、贵族等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穿的没有“细摺”的腰线袍以及直身放摆结构的直身袍。②在质孙宴上服务于这些上层人物的乐工、卫士等所穿的辫线袍。 7凤冠霞帔[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研] 答:凤冠霞帔是古代贵妇的装束。凤冠是指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早在秦汉时代,凤冠就已成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规定服饰。霞帔是一种帔子,其形像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到宋代,霞帔已成贵妇礼服,明代因袭不改,用作命妇的礼服,明朝对于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的纹样有严格规定。明以后,凤冠、霞帔流入民间。直到解放前,遇隆重庆典或结婚等,一般妇女对能戴用一次凤冠霞帔,感到非常荣耀。 8十二章纹[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研] 答:十二章纹又称十二章、十二文章,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依次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每一章纹皆有含义,隐喻帝王贵族的风操品行。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取其滋养;绣黼,取其决断;绣黻,取其明辨。十二章纹由来已久,大约在周代已经形成,按照规定,在最隆重的场合,冕服上十二章纹齐备;而在别的场合则视礼节轻重而递减。王公贵族跟从帝王祭祀,所用章纹也有规定。后来秦始皇登基,废除章纹制度,规定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直到东汉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此后成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近代。 9襜褕[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研] 答:襜褕是一种汉代服饰,直裾单衣,是禅衣中较长者,名取其襜襜然有宽裕之貌,为男女通用之服。有直裾和曲裾,直裾为多,不能作正式礼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曰:“坐衣襜褕入宫,不敬。淮南王安谋反党,治。”记载武安侯因穿衣不当而被严查穷究的事情。但到东汉时,直裾则取代曲裾成为礼服。 10冕服[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研] 答:冕服是指古代大夫以上阶层的礼冠与服饰。殷商时期已有冕服等阶级等别的服饰,至周代定制规范、完善,自汉代以来历代沿袭。周代冕服由冕冠、玄衣及纁裳等组成。冕冠是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最贵重的一种礼冠,其具体形制为:在冠的顶部覆盖一块木板,名綖。木板一般多作长形,前端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圣才电子书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圣才电子书融合各类考试(学历、等级、职称资格等)和经典教材(经管、外语、理工等)配套辅导的10万种电子书(题库、视频等)。

认证主体圣才电子书(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742623696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