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从名园到名校清华学校早期校园景观之形成及其特征
?
?
刘亦师
为“求振作,议更张”,清政府在1901年废止了2 000余年的私家教育,兴办了诸多新式学堂。这既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成为此后中国近代国家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即诞生于这种大背景中。国内将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和建设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重要特征是发掘了新的图像类史料,如建筑及模型照片、图纸、外文报刊的附图①。此外台湾学者孙云峰[1]、杨翠华[2]根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保存的民国外交部档案,先后出版了有关清华校史的专著。但是有关清华校园景观如何形成及其特征的系统研究一直付之阙如。
自清季末年建校以后,清华园从一座私家园林,被改造成一所“环境宜人,设备完全,学风良好的一个大学”[3],“清华学校之清华园为京国第一名园,清华园之清华学校为京国第一名校[4]。当时的清华学生记述,“与其说清华是一个大学,毋宁说它是一座花园来得确切。……无怪清华的同学写信约朋友去玩,多半说:‘请来园子里逛逛罢’,而很少用‘请到敝校参观’。”[5]清华校园的环境究竟有哪些特色?它是如何从一座王府花园转变而来?为什么时人认为“清华是‘园’的空气多于‘大学’的空气”[5]?本文以此为题,根据耶鲁大学墨菲档案中有关清华学校早期规划与建设的文字记载和图像资料,比对当时清华学校的学生刊物——《清华周刊》②及同时代其它杂志中对清华校园景观的描述,分3个阶段研究清华园向近代大学转型过程中早期校景的形成过程。
本文所谓的“早期”指的是从清华建校的1909年至其改为国立大学的1927年,并将这一时期分为3个阶段,即1914年墨菲规划校园之前,1914年至1921年墨菲和周诒春的主持下第一次扩张时期,以及1922年曹云祥主持校政后的发展时期,论证清华早期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均是围绕着将“游美预备学校”扩建成在学术上独立的完全大学这一目的进行的。
1 京郊名园:清华园在近代之变迁
1.1 清华园之得名及其历史沿革
清华校史的早期文献中多认为清代清华园建于李伟赐园的遗址上,但实际与李伟之清华园并无直接关系③。近年苗日新考订出清代清华园的详细历史,证明清华园及其西邻的近春园皆原属熙春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自始即为王府花园,清华园之正式被命名则是咸丰年间事[6]。
清华园所在的京西郊外为清代皇家苑囿的集中之地。“道光帝赐其第四子文宗(咸丰帝奕詝)以近春园,故俗称四爷园;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誴)以清华园,故俗称小五爷园。”[7](图1)惇亲王后人于义和团时期在清华园“设坛”,事后被削爵流放,清华园也为内府收回,从此荒芜不治。但周边居民沿袭旧称小五爷园,“多不知其为清华园”。清华建校之初,“乘车者犹必以至小五爷园告之,否则往往摸索而不得达”,不到10年,“今则人人几以清华园为京西名胜之区,而小五爷园之名,遂湮没不彰。”[4]由此可见,清华园之名,正是藉因清华学校而隆盛,再度成为闻名北京的一处名胜。
1.2 从清华园到清华校址
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开始退还部分超索的庚子赔款后,外务部与学部条陈奏设“游美学务处”,并“在京城外清旷地方……附设游美肄业馆一所”。最初选址于小汤山温泉行宫,因交通不便,改以海淀西北之清华园为校址。当时清华园虽废置近10年,但“园中草木扶疏,溪水清澈,丘陵仍旧”[8],以其“土山荷池,古树名花,风景之佳,而得之学校”[9]。这说明清华园的园境也是所以被选为新学校的重要原因。
肄业馆的作用,本来只作为学务处的办事机构,但于次年(1910年)改为“清华学堂”,分中等及高等两科各4年,正式招考学生。开设学校的目的有三:(1)教导充分的科目,俾学生可以直接升送入美国大学;(2)引注美国的风俗习惯和教授法,俾学生到美不致感不便;(3)建成一模范学校,俾国内学校知所效法[10]。这便是清华大学的最初雏形,即西文报刊中所谓的“赔款学校”(Indemnity College)。
主事者首先“筑围墙六百五十二丈”,之后添筑讲堂、斋舍、医院、教职员住宅等各项工程,并收购西邻之近春园作为清华将来建筑的储地,“就原有之坡地丘陵,点缀布置,蔚然大观”[11]。
2 京国名校:清华校园建设与“清华八景”
清华园原是王府花园,园中“卉木萧疏、泉流映带,邱阜蜿蜒、场地辽阔”,风景独具特色。清华建校后,最初以“清华学堂”为名,旋改为“清华学校”。这一名称从辛亥年一直沿用到1928年才由国民政府议决将之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校名的改变,反映了清华从附设到独立而逐渐成熟的过程。从1909年到1927年,清华的发展可分为3个主要建设阶段,使清华成为设备、环境闻名全国的著名高校,其时清华学人并评出“清华八景”,兹缕述如次。
2.1 清华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