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与清初的学术地位一次求实的国际学术交流记香港中文大学明末清初华南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docxVIP

袁崇焕与清初的学术地位一次求实的国际学术交流记香港中文大学明末清初华南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崇焕与清初的学术地位一次求实的国际学术交流记香港中文大学明末清初华南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 1894年12月5日至8日,中国香港成功举办了由袁越州府协会和台湾袁氏家族协会赞助的实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以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历史地位的评价为中心,就整个十七世纪华南地区历史人物的功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为了开好这次学术讨论会,早在九一年夏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即组成了一个精干的筹备委员会。在该系任讲座教授的许倬云先生以顾问领衔,主席为系主任吴伦霓霞博士,副主席为罗炳绵教授。秘书及委员三名皆年轻有为,秘书由博士刘健明先生担任,三名委员一是张学明博士,一是叶汉明博士,一是刘义章讲师。应邀出席者凡三十余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及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北京、天津、广州。与会者共提交论文二十六篇,会议期间作七节分类进行了宣读和评论。 评价一次学术活动的高下,参预者的学术地位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尤不可忽视者,则是活动中的具体内容。否则徒具虚名,不求实效,于己于人就都无益处了。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此次学术交流之所以成功,其根本之点就在于,与会者提交了若干高水准的学术论文,讨论了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就历史时序而言,在明末清初的众多历史人物中,其影响最大者当首推袁崇焕。作为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袁崇焕的评价自然是个讨论重点。关于袁崇焕,以往内地已开过两次较为大型的讨论会,有争议的问题及当涉及的方面,大致已经明确。有鉴于此,这次研讨会则试图在三个方面求得深入.一是对袁崇焕军事韬略的评价,二是袁氏籍贯的考辨,三是袁氏在天启间人际关系的剖析。在这三个方面,无论是北京社会科学院阎崇年教授的《袁崇焕固守宁远之扬榷》、澳门大学谭世宝博士的《袁崇焕与两广关系略论》、香港中文大学罗炳绵教授的《天启朝袁崇焕人际关系的变化》,还是香港学者马楚坚先生的《改变明金于宁远态势的西洋大炮》等文,皆有可喜进展。谭博士认为:“清代以来,广西有关袁崇焕的史料记载,多为误、讹、伪的产物,可信性极低。”因此,他主张:“在袁崇焕的真正故里东莞,重建袁崇焕的纪念碑。” 袁宗焕的惨遭屠戮,绝非个人恩怨所致,而是一出时代的悲剧。以之为肇始,晚明的黑暗政治与腐朽经济若魑魅夹攻,加速了业已病入膏盲的朱明王朝的灭亡过程。明亡,清军挥戈南下,席卷江南,直驱闽海。于是,粤东军民在东起潮汕,西抵肇庆,北自韶关,南达琼海的数千里岭南大地上,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清斗争,在华南地区的抗清斗争中,黎遂球是为国捐躯的第一人。香港中文大学刘健明博士对黎氏生平及其政论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黎遂球虽以诗画闻名于当世,但他的《莲阁文抄》中,有颇多直接评论当世政事的策论和借评古史以讽今的文章。查继佐《黎忠愍公传》指出:‘其为书大率务经济,危流激电,光四射,按之咸有实用。’可见他为明末华南地区有数的杰出政论家。”刘博士的结论是:“黎遂球的政论,虽不乏有深度的议论,可惜仍不脱传统读书人依事立论的旧习,终无法提出有系统的思想和具普遍意义的理论,但其慷慨殉难之节操,仍足可彪炳史册。” 在清初华南地区的抗清斗争中,继黎遂球之后,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是光彩照人的三面旗帜。以之为主干,岭南大地义旗高举,在在称戈,演为一出悲壮的历史活剧。他们的英雄气概为屈大均等志士所继承,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或捐躯沙场,或凛然殉节,或身怀家国之痛,终身矢志不仕,从而显示出中华民族极可宝贵的民族精神。惟其如此,屈大均成为与会者注意的又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在这方面,南开大学历史系郑克晟教授的《屈大均及其广东新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李华教授的《屈大均和他的广东新语》、澳门大学中文系李玉梅博士的《翁山谈雪——屈大均反清思想表微》等,皆有翔实而周密的考证和鞭辟近里之论。 把对历史人物的个体研究,同对一个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历史地域历史人物群的总体把握相结合,从而在宏观上反映明末清初的华南历史风貌,是此次与会者的又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副研究员,分别以《清初广东人与江苏》及《从袁崇焕到屈大均——明末清初的华南知识界》为题所进行的综合考察,即是这方面的成功事例。他们的研究所得表明,明清之际,是中国古史中一个急剧动荡的时代。当时知识界中人或称之为“陆沉”,或称之为“天崩地坼”、“天崩地解”,无不惊呼其变化之剧烈。从袁崇焕到屈大均,在此一历史时代,华南知识界走过了一条洒满殷红热血的道路。他们可歌可泣的卓越历史活动,功在国家,名垂史册。根据冯、陈二先生提交的论文,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 第一,明清更迭并非突发性的偶然历史事件,而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必然历史过程。它的上限起自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兴兵反明,下限则大致终止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南明政权崩溃,再经康熙二十年三藩乱平、二十二年台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