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湿论治腹泻1例
《内经》写道:“风入中间后,肠风减少,。”夕食泄即风泄, 故有肠鸣夕食泄之称。其特点是泻而伴有肠鸣, 中医认为腹中雷鸣是风行地中之象。久泻疗效欠佳者, 改用升阳法并多加风药以升清, 大显功效。故治疗不问多久, 凡脾虚湿盛, 相应方中加入风药, 疗效均佳。
风药可驱湿。《内经》曰“湿胜则濡泄”, 泄与湿密切相关。风药之用, 如地中泥湿, 和风一到, 湿土自干。
风药可散寒。寒是泄的主因之一, 《内经》云“感寒则肠鸣洞泄”。风药之性多辛燥温, 可驱寒胜湿, 腹泄不问新久, 正可用风药疗之。
风药可升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夕食泄”, 久泻中阳下陷, 清气不升, 清浊升降失司, 故久泻不止。风药气味芳香上行, 质多轻清主升, 能举陷下之清阳上升, 使人体清升浊降, 脾胃复职, 久泻可蠲。
风药可健脾。脾主湿而恶湿, 久泻脾愈虚则湿愈困, 犹卑下之地, 菀槁不荣。风药辛而燥烈, 可驱风胜湿, 芳香可醒脾, 如整治涝地, 驱散阴湿, 则脾运自复。
用风药治疗久泻之代表方剂, 已故秦伯末教授主张用升阳益胃汤, 他如羌活胜湿汤、升阳除湿汤, 亦为有效良方。
至于驱风药物, 李聪甫教授有过指导性的论述:“若风甚, 则肠鸣矢气, 当用风药以胜湿, 如防风、柴胡、升麻、葛根之类于健脾利湿方中。”笔者用上述方药, 治疗久泻不止, 甚则多年之顽疾, 只要辨证无误, 依法使用风药, 一般多能取效。现举1例说明。
乐某, 男, 45岁, 1996年4月16日诊。腹泻半年余。患者半年前1次饮酒复受凉, 患急性胃肠炎, 当时吐泻交作。经治吐止, 腹泻则时止时作, 迁延至今未已, 为稀溏便, 1d 3~4次, 无红白冻, 亦无明显腹痛腹胀感, 唯整日脘腹中雷鸣不已。每于受凉、饮酒及饮食不节时加重。曾作乙状结肠镜检查为慢性结肠炎。先后就诊多家医院, 用过中药附子理中汤、胃苓汤、参苓白术散等, 亦用过不少西药, 均效果不著。观患者形瘦, 面色黄白少华, 苔薄白润, 脉沉小稍弦。证属腹泻, 良由泻久脾气虚弱、清气不升所致, 用升阳益胃汤化裁:白芷、苍术、白术、羌活、独活、防风、陈皮、柴胡各10g, 白芍、泽泻、党参各12g, 黄芪、茯苓各15g, 川黄连、甘草各4.5g。5剂。药后腹泻减为1d1~2次, 腹鸣响大减, 原方去白芷, 加薏苡仁15g, 更进5剂, 大便成形, 1d 1次, 面色转荣。再以原方减其制, 再进5剂, 大便完全正常。嘱改服补脾益肠丸巩固。观察1年, 一切正常。
痢疾古称滞下。言病症虽是滑利之疾, 而实为湿热积滞, 郁结肠中, 欲下而不爽之病。吴鞠通曰:“治痢之法, 非通则涩, 扼要在有邪无邪。”此句十分中肯, 关键是辨其有邪与否, 不可拘于“初痢宜通, 久痢宜涩”之语。然病人之情、医者之情无不喜止而恶通。故临床每见痢久不止, 止而复发, 经年累月, 不能断根, 皆由痢初止涩太早, 兜涩邪热于肠曲之中, 遇受凉、饮酒、劳累而复发者, 比比皆是。故久痢亦多夹杂实证, 绝非单纯止涩可效。
六腑以通为用, 胃肠皆六腑之一, 更虚更实, 通畅为其生理之常。若久痢夹有邪滞, 生理、病理均宜通下, 以顺乎其常, 利乎其病。
《金匮·下痢篇》共载方药10条, 用大小承气汤通下者就有5条, 可见通下法在久痢中的地位。其言:“下痢已差, 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 以病不尽故也, 当下之, 宜大承气汤。”更是可作为今天我们治久痢用药的指导原则。
《医宗金鉴》法宗仲景之旨, 称久痢“补之不应脉有力, 日久乃攻余法同”, 亦为言简意赅之辞, 不乏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初痢用下法, 习用者多, 但转为慢性者, 人多不用, 实则痢久本虚标实, 如肠道得不到清理, 多难愈。故临床对于久痢夹粘液便, 便下不爽, 腹痛即痢, 或止而复发, 久不能止者, 只要不是纯虚证, 皆宜用通下法, 或且补且通, 切忌一味纯补止涩, 以致迁延难愈。
久痢用通下, 非必象大小承气那样, 硝黄枳朴一齐上, 意欲一泻而后快为通下, 凡木香、槟榔、陈皮、枳壳, 顺其气机亦为下。而笔者临床尤喜用大黄炭一味, 效果良好。盖大黄炭善清肠中湿热积滞, 其性下走, 顺乎六腑之常, 而炒炭不致大泻。古人又言其能厚肠胃, 一药而数能, 真乃无上良药。笔者多年临床实践, 用连理汤或半夏泻心汤加木香、槟榔、白芍、陈皮、枳壳、桔梗、大黄炭治疗久痢, 常可获效。有时用温脾汤加减, 疗效亦令人满意。现举1例说明。
荣某, 女, 40岁。1995年10月15日诊。其患慢性肠炎5年, 每于受凉、劳累、饮食不节或情绪波动时发作。屡发屡治, 不能断根。此次因半月前淋雨而犯。刻诊:大便溏黄夹粘液便, 有时1d 3~4次, 有时2~3d 1次大便, 腹痛阵阵, 腹胀鸣响, 纳谷减少, 形体消瘦, 苔薄黄, 脉沉小有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恒大足球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docx
- 366kv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应用.docx
- cfd原理及其在抗风工程中的应用.docx
- no供体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ocx
- opsis法在医院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docx
- 《内经》散者收之探析.docx
- 一次强暴风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ocx
- 一氧化氮供体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理学研究.docx
- 一种多用户系统的平均容量.docx
- 一种自适应的经验模式分解方法.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