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对比阅读《晏子春秋》《史记˙管晏列传》【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

古文对比阅读《晏子春秋》《史记˙管晏列传》【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对比阅读《晏子春秋》《史记˙管晏列传》【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冠( ) (2)故( ) (3)衣( )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2)国有道,即顺命。 11. 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答案】9. ①. 帽子 ②. 所以 ③. 穿衣服(穿) 10. (1)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2)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11. 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衣服帽子不适当。冠:帽子。 (2)句意:所以朝中没有奇怪的服装。故:所以。 (3)句意:姬妾不穿丝织物。衣,名词作动词,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之,的;常行,日常行为。 (2)道,道义;即,就;命,命令。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可知,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晏子事齐三朝,被推重;“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晏子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点睛】参考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 君子的日常行为什么样?”晏子回答说:“衣服帽子不适当,不敢进入朝廷;说的话不符合义,不敢强谏君王;自身行为不正,做事不公正,不敢统治、管理百姓。(君子)衣服帽子没有不适当的,所以朝中没有奇怪的服装;所说的话没有不符合义的,所以下面没有欺骗上级的通报;自身行为正直,办事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邪行。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日常行为啊。” 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国家没有道义,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9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