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陋室铭》【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docx

古文阅读《陋室铭》【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阅读《陋室铭》【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4) 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有误,“有仙则名”的“名”的意思是“著名”;《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解释为“命名”,二者不同。 B.正确。 C.有误,“鸿儒”是指学问渊博的人。 D.有误,“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重点词: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有误,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正确。 D.有误,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故选:C。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苔痕”和“谈笑”二句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答案: (1)B (2)①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重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C (4)①高调地拿“山”中之“仙”和“水”中之“龙”来比喻陋室中的自己;②以“惟吾德馨”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9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