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堤课件之《晚春》(七下第三单元)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词句注释】
1.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2.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3.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4.杨花:指柳絮。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才思:才气和思致。
5.惟解:只知道。漫天:满天。
【白话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仅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其诗歌创作亦有斐然成就。究其原因,在于韩愈自强不息,勤学上进,勇于探索。韩愈自幼勤学,“读书为文,日记数千万言”,后遂通“诸史百家”,学问精进。其诗歌创作追求新奇,甚至不避险怪。他大力扶持后学,曾极力褒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鼓励其探索诗歌创作艺术。此二人奇僻、瘦硬的诗风成为当时诗坛的别调,自有韩愈提携、勉励之功。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草树“百般红紫斗芳菲”乃是百花千红万紫,争奇斗妍。“斗”即竞胜、比赛。“斗”的内容是指各种草树斗艳(红紫)争芳(芳菲)。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乃是柳絮随风飘荡,漫天飞舞,与白雪竞胜比美。诗人在形象化地描绘草树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的灵动奔放画面的同时,精细准确地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的敏感鲜活的心灵。“草树”是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争奇斗妍,尽现娇容丽姿,妩媚迷人。“杨花榆荚”自知“无才思”,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但依然化作洁白的雪片漫天飞舞。她们不藏拙,不畏讥,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诗人如此这般精细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敏感鲜活的心灵,乃是其内心自有万千情思,无限感慨。诗人郊游即目所见的晚春之景已深深拨动了他的心弦,他由草树“红紫斗芳菲”想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便到了垂暮之年。因此,应该珍惜光阴,及时努力,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他由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想到了一个人难免有各种缺陷,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清?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词),不自我菲薄,而是乐观自信,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描绘景物、抒发感慨,给人诙谐轻松的效果,并非一脸的严肃。诗人在描绘杨花漫天化作雪片飘飞之景象时,用“惟解”一词来揭示杨花的心态,揶揄之中含有怜惜之意,诙谐的调侃之中不乏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这种轻松自适的语言增添了诗作活泼幽默的情趣。
诗人见景生感,绘景以寄慨,所绘之景灵动奔放,所寄之慨真挚深沉。年近半百的诗人回首自己的人生旅程,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自勉要惜时勤学,以免皓首无成。诗人出于对文坛永葆青春活力的美好愿望,寄予孟郊、贾岛一班年轻人勇于探索、创新的厚望。正由于诗中绘景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诗人缘景而生的感慨炽热而浓烈,因此,这首自勉兼励人的诗作更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