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有效实施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其在美育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挖掘语文课程的美育元素,发挥语文学科美育功能,关注学生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引导欣赏语言之美
感受文章意境之美
语文教材体裁丰富且美育元素数不胜数,为了体会语言之美和意境之,要带领学生推敲文章的字词和语言,这样可以获得美的熏陶和实现心灵的升华。首先赏析传神的词语,名家的作品之所以饱满丰富又形象生动,传神的词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红杏墙头春意闹”和“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句诗中用到了“闹”和“绿”两个字,给人带来赏心悦目之感,这种意境之美是不言而喻的。再如,在《鸟的天堂》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其中使用最传神的字莫过于“堆”这个字了,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了树叶层层叠叠拥簇在一起的场景,再加上“颤动”和“明亮”等词语的修饰,更是将树叶明亮的色彩光泽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要用心去琢磨这些词语,必定能够感受到文章所展现的意境之美,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语文意境之美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的影响,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合理想象。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推理,结合有关情景展开想象。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意境之美,同时还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陆游的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将读者带入美轮美奂的艺术意境中。为了体会诗词的诗情画意,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诗人,身处诗文意境之中。经过美妙的想象,学生不仅“看”到了红色杏花在风中摇曳的美妙场景,对诗词的意境之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辅助
创设美育课堂情境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美育课堂情境,从而向学生有效渗透美育。语文课程中有着大量的童话、小说以及散文内容,要挖掘其中的美育元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和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美,陶冶情操和洗涤心灵。例如,在教学《荷花》这节课的时候,品读文章能够发现文章中隐藏大量的美育内容,具有非常高的美育价值。一方面带领学生解读文章的文字段落,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荷花柔美和恬静的一面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此外,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播放一些符合文章主题意境的音乐,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主动追求审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
四、提升学生品格之美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有许多具有人格力量和生活真善美的元素,包括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意境、美好的人及美好的事物等。这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辨别丑恶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知”字是人格和道德升华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崇高情感的熏陶下,学生会一直处于认知活动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主动发展。为此,要积极推进语文教学和美育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品格之美。
首先,结合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领悟人生道理,实现心灵升华。例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谈谈自己认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如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每天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每天能够和同学一起玩耍。教师要结合课文主题引出“劳动创造幸福”的思想主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其次,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张思德、雷锋、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要多向学生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触动学生情感和震撼学生心灵,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的目标。
五、积极鼓励手脑并用
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创造美,美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更要具备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为此,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活动中去创造美,如手抄报、写作、演讲、口语交际训练等,这些都是学生创造美的机会。要把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鲸》这节课的时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