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历代帝王与配漱考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历代帝王与配漱考述 礼乐祭祀是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其中的帝王庙祭专指对历代圣帝明王以及配飨名臣的祭祀。有清一代, 帝王庙祭与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先农、先蚕并列为中祀, 成为国家常规祭礼之一。考察清代有关帝王庙祭的渊源及其具体情形, 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和文化内涵, 对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是不无裨益的。 一 汉武帝庙祭的设立 在中国古代, 对先代圣帝明王的祭祀起源很早。《礼记·祭法》记载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 以死勤事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御大灾则祀之, 能捍大患则祀之。”并据此列举了诸多“有功烈于民”, 应予祭祀的圣帝明王, 诸如尧、舜、禹、黄帝、颛顼、契、汤、文王、武王等。还特别指出:“及夫日月星辰, 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 民所取用也。非此族也, 不在祀典。”(1) 秦汉以后, 对先代帝王的祭祀绵延不绝, 代有发展。唐代统治者在沿袭前代之例, 于历代帝王“肇迹之处”分别建庙立祠予以祭祀的同时, 以“三皇五帝, 创物垂范, 永言殷祀, 宜有钦崇”, 特于玄宗天宝六年 (747) , 在京城敕建三皇庙和五帝庙, 三皇庙合祭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庙则合祭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均于春秋二季用少牢礼。天宝七年 (748) , 又下令在京城另建一庙, 合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等“三皇以前帝王”(2)。宋代尤重各地帝王陵庙的祭祀, 太祖时, 谕令各地营建或修复先代帝王陵庙70余座, 置守陵户, 禁樵采, 并“命李昉、卢多逊、王佑、扈蒙等分撰历代帝王碑, 遣翰林待诏孙崇等分诣诸庙书于石”(3)。 元代初年, 京师及地方均建三皇庙, 奉祀伏羲、神农、黄帝三皇, 并以黄帝臣俞跗以下见于医书记载的十大名医从祀两庑, 以医官主祭。后江西湖东道廉访使文殊讷以“三皇开天立极, 功被万世, 京师每岁春秋祀事, 命太医官主祭, 揆礼未称”, 奏请“如国子学宣圣庙春秋释奠, 遣中书省臣代祀, 一切仪礼仿其制”。元顺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命祭三皇如孔子礼, 遣中书省臣代祀。”(4) 明朝建立以后, 随着朝廷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对先代帝王的祭祀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洪武三年 (1370) , 朱元璋遣官访查历代帝王陵寝, 命各省绘图进呈。次年礼部定议, 各地应予祭祀的历代帝王共计三十五人, 凡“陵寝发者掩之, 坏者完之, 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时祭祀, 牲用太牢”(5)。而京城初年尚沿袭元制祭祀三皇, 但统治者很快就意识到:“三皇继天立极, 开万世教化之原”, 应专门立庙致祭, 并且, “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有功生民者”(6), 亦当一并祭祀。朱元璋遂于洪武六年 (1373) 下令建造历代帝王庙, “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 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 东一室五帝, 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 又东一室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 又西一室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每岁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不久, 以周文王虽有奠基之功但终守臣节, 唐高祖虽得天下却多仰仗太宗之力而罢二者之祀, 另增祀隋文帝。洪武二十一年 (1388) , 诏令历代名臣从祀。同年, 帝王庙因火灾被毁, 乃改建新庙于鸡鸣山之阳。其后, 又罢隋文帝之祀。遂定奉祀帝王自三皇以下至元世祖共十六帝, 从祀历代名臣自黄帝臣风后、力牧以下至元木华黎等共三十七人。自此, 历代帝王庙祭初具规模。明成祖迁都北京后, 帝王庙祭乃“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礼”。嘉靖九年 (1530) , 明世宗厘正祀典, 下令在京城之西新建历代帝王庙, “名曰景德崇圣之殿。殿五室, 东西两庑, 殿后祭器库, 前为景德门。门外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街东西二坊, 曰景德街”(7)。十一年 (1532) 帝王庙建成, 世宗亲临祭祀。此后则每年派遣大臣于仲春、仲秋以太牢致祭, 并罢元世祖及其臣五人, 定为十五帝, 名臣三十二人。可见, 中国古代对先代圣帝明王的祭祀, 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 至明代终于奠定了合庙合祭, 亦即一庙群祀的形式, 并成为国家常规祭礼之一。 二 历代帝王庙祀 清承明制, 对先代帝王的祭祀也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并最终趋于定型。顺治八年 (1651) , 皇帝亲政, 清廷首开遣官致祭各地帝王陵寝之例, 并制订各地历代帝王陵寝祀典, 规定“逢朝廷有大庆典, 遣官分诣致祭”(8), 各地陵寝所在之地方官, 则于每岁春、秋仲月致祭。此外, 若皇帝出巡, 于所到之处, 凡三十里内的帝王陵庙, 亦亲祭, 或遣官致祭。 除制订和完善各地帝王陵寝祀典之外, 清统治者对京城的历代帝王庙予以了更多的重视。入关之初即在京城西阜城门内建历代帝王庙, “南向, 正中景德崇圣殿,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