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穆遗文满江红》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武穆遗文满江红》考 众所周知,岳飞的《满江红怒》在明朝初期才广泛传播。让人不能相信的是, 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 在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尽管如此, 在1930年以前, 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 没有人怀疑过它的作者是不是岳飞。 然而, 自从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对《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提出质疑之后, 学界才开始出现了各种质疑, 著名专家夏承焘先生系其中一人。夏先生1961年的《岳飞〈满江红〉词考辨》①一文认为, 此词“出于明代人之手”, 其真实作者“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 “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从1930年到2008年, 八十年来, “真作说”与“伪作说”一直争论不断。现在随便搜一搜网络, 就会发现持“伪作说”的文字有很多, 似乎此词是“伪作”已成定论, 毫无翻身的余地。最具影响的是, 2005年9月16日, 李敖先生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节目中郑重其事地宣言《打假〈满江红〉》, 要“拆穿岳飞的故事”, 因为他这个“行家”认为《满江红》一词不是岳飞所作, 理由有三: 时间上的问题、地理位置上的问题、岳飞治军不力、军人品行不检点。前两个观点, 大家李敖未免拾人牙慧, “伪作说”派早已论过。第三个观点, 看来是李敖的标新立异。然而, 也正是此点, 暴露了自称“看过宋朝人的文集三百多种”的李敖先生的漫天夸海口或曰学术不严谨。李敖看见了《朱熹语录》中对岳飞的评价, 就说岳飞治军不严。如果李敖先生看过《宋史本传》、《宋史》、《宋史纪事本末》等史书有关岳飞的记载, 恐怕就不会那么顺口随意了。 然而, 2008年年届85岁的惠康祐同志撰文明确指出《〈满江红〉作者应为于谦》, 惠先生利用假定、推断、排查、臆说, 最后单薄又明确地推断作者为于谦。足见《满江红》作者的真伪之争, 何等激烈。本文从词作者角度, 考证辨析这些争议焦点, 究竟孰真孰伪, 读者自有公断。 概而言之, 自从20世纪30年代余嘉锡先生对《满江红》词作者岳飞提出疑问之后, 到2008年, 关于此词的作者, 有三种观点提出, 一是王越, 一是于谦, 一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只是假设和推测, 没有姓氏, 不可考证, 本文不再辨析。 一、 王越所作的时代 王越说是著名诗词专家夏承焘先生在1961年提出的, 他说得比较含蓄: “王越一辈”。夏先生在他的《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 ( 页3342)中同意余嘉锡先生的观点, 并进一步推断: “这首《满江红》词不是岳飞之作”, 认为是“出于明代人之手”, 其作者“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 “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此论的依据是: “贺兰山”。他认为“贺兰山”系实指, 故而违背地理学识: “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上京的黄龙府, 黄龙府在今吉林境内, 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河套之西, 南宋时属西夏, 并非金国地区。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 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徐著新《不是岳飞的〈满江红〉》一文认为: 据《明史》记载, 贺兰山在15世纪末才是明军和鞑靼人交兵的战场。弘治十一年 ( 1498年) , 名将王越大败鞑靼人于贺兰山。而弘治十五年, 赵宽为岳坟书词立碑。由于这一巧合, 更由于贺兰山难讲, 没有任何佐证, 于是他怀疑此词的真正作者为王越。 那么, 该词是不是王越所作呢? 有论者反驳夏先生的“王越说”, 纷纷引《明史》作证, 说王越人品不好, 虽有文才但“贪功”, 直接的引证是王世贞对他一句定评: “天下贵其才而秽其行”。我们且不论王越人品, 也同意王越确有文才水准, 确实能写出这样大气的词句。但是, 从史事来说, 笔者认为, 王越所处时代, 无耻可雪。 王越, 字世昌, 濬人 ( 今河南浚县钜桥乡岗坡村人) , 生于1423年, 卒于1498年, 享年75岁。他的军事生涯, 是从天顺七年 ( 1463) 任大同巡抚都御史开始的。《明史·列传第五十九》记载, 王越从军35年, 身经大小战斗“十余”场。“明年, 越以寇巢贺兰山后, 数扰边, 乃分兵三路进剿。斩四十三级, 获马驼百余。加少保, 兼太子太傅。遂条上制置哈密事宜。会李广得罪死, 言官连章劾广党, 皆及越。越闻忧恨, 其冬卒于甘州。赠太傅, 谥襄敏。”明年即弘治十一年, 也即王越73岁时, 领军三路进剿贺兰山后的寇巢, 大胜, 还受到皇上的嘉奖。但后来因李广事情的牵连, 内心忧恨, 当年冬天死在甘州。 从史料看, 王越在世时, 既无靖康之耻, 也无土木之耻。在我国历史上, 皇帝被少数民族掳去的事情共有两次: 一次宋时的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 金军攻陷北宋的都城东京, 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多人, 于是北宋灭亡, 历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