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VIP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志士与隐士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和想象,赏析诗歌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知人论世,对比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两位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获得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赏析诗歌意境之美,体会诗人归隐前后的思想情感。 2.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从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不过是不同的人生选择罢了。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曾拥兵百万,统一北方,号称一代枭雄;一个则弃官归田,悠然采菊,誉为千载一隐。不同的人生态度,也给他们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烙印。今天我们重点赏析《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人的形象,并探讨曹操和陶渊明两人各自的人生追求,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思考生命的价值。 二、学习任务 预习任务: 1.反复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短歌行》,完成下表。 体裁 题材 感情基调 节奏 押韵 语调 主题 《短歌行》 四言古诗 抒情诗 忧愁激昂 短促 四句一换韵,变化丰富 多降调 有变化 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 《归园田居》(其一) 2.“归”是本诗诗题的题眼,请以“归”为核心提问,并尝试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学习任务一 诵读诗韵,整体感知 1.听名家范读,把握读音、节奏、重音、基调。 观看视频:任志宏朗诵《归园田居》(其一) 2.自由放声朗读诗歌,对预习成果进行修改,在学案上完善表格内容。 预设: 体裁 题材 感情基调 节奏 押韵 语调 主题 《短歌行》 四言古诗 抒情诗 忧愁激昂 短促 四句一换韵,变化丰富 多降调 有变化 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 《归园田居》(其一) 五言古诗 田园诗 恬淡自在 舒缓 一韵到底,有抒情特点 平调 蔑视权贵 归隐田园 3.以“归”字为核心解题,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分享你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和找到的答案。 预设: (1)从何而归?——弃官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为何而归?——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归向何处?——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学习任务二 把握意象,赏析诗境 曾经“猛志逸四海”的陶渊明如今一心向往“园田居”,这田园生活何以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带着审美的眼光走进诗中的田园。 1.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 明确: 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 2.诗人选用这些意象展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1)“十余”“八九”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预设: 约数的使用,显示出主人的生活是简朴的,但诗人对这种生活似乎非常满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为何诗中写榆柳桃李,却不写松柏梧桐? 预设: 春天,榆树柳树浓阴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浓艳,相映成趣。榆柳桃李,都是农家生活中常见的树,体现出生活的气息,如崔湜的“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而松柏梧桐,在传统文化里多象征品性高洁、坚贞不屈等,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诗中选取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榆柳桃李”更能表现出诗人“归园田”之后的闲适自在。 (2)榆柳怎么会“荫”,桃李怎么会“罗”?分析“荫”和“罗”的表达效果。 预设: “荫”有庇护之义,可以想见“荫”字是写枝繁叶茂,草屋掩映其中。“罗”字写出桃李排列堂前的景象。虽是寻常词语,但“荫”“罗”的施动者是榆柳桃李,拟人手法的使用让人感觉榆柳桃李都含情,使这色彩纷呈的图画有了情味儿。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如果此时你也站在陶渊明所在的位置,凝神远眺,请你描绘诗境和你的感受。 预设: 傍晚时分,暮色渐起,雾气氤氲,弥漫山间;一切变得宁静起来,注目远方,见远村模糊,几缕薄薄的炊烟从农家的屋顶上升起,如游云一般浅浅淡淡,袅袅飘动。默默伫立,仿佛时间停止了,心灵从来没有这么平静与自由过…… 赏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 预设: 由近及远:从房前屋后的近景转到乡村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好像让人到了平静祥和的世外桃源。画面很淡,乡土味却很浓。 动静结合:写出了远处山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