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氏迪光录》中的竹枝辞考述
《龙氏玉光记》是苗族学者龙少斋在《贵州东南苗族首领家谱》第八卷中编纂的《贵州东南苗族首领家谱》。这本书既复杂又复杂。这里有许多原始文献,如“神谕”、“文献”和“稀疏”。《龙氏迪光录》卷四为龙绍讷遗文,篇幅最大,开卷便将本卷编纂旨意表明:“流连光景之篇,君子所不录。至如后人诗古文辞,苟表扬祖烈及先代所建祠庙有记序吟咏,可以感人心厚风俗者,往往一唱三叹绰有余音,是何可不录也。”以此为旨,遗文包括序、记、碑记、碑文、上梁文、寿文、帐文、祭文、启、禀呈、引、书后、论、考、墓志并铭、纪、传、跋、寓言设论、五七言诗、赋等,而本文主要是以龙绍讷之11首竹枝辞为着眼点来考察龙氏之性格特点,以及竹枝辞所反映的清代苗侗社会习俗。
一、 竹枝辞创作之缘起
竹枝辞出现在唐代,主要记述风俗时尚,表现出浓厚之乡土气息或者说是民间气息。民俗学家周作人指出,竹枝辞是风土诗,且“其以诗为乘,以史地民俗之资料为载。”因此,反映地方风土人情成为竹枝辞长项。清代贵州竹枝辞反映了清代贵州社会生活面貌,堪称清代贵州各少数民族风俗画卷,是我们研究民族史、民族学不能忽视之重要材料。
根据歌咏题材之不同,周作人先生把竹枝辞分为三类:一是全属历史地理性质类;二是岁时风物类;三是风俗人情类。词学大家唐圭璋认为:宋元以降之竹枝辞“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社会史料。”龙氏竹枝辞正是属于此一类。
据前人研究,贵州竹枝辞创作之高峰在清代,同《百苗图》之产生一样,有特定历史背景。贵州乃少数民族地区,雍正时,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目的乃为使中央王朝对苗疆地区有更深一层之了解。与此同时,因清王朝之高压统治,各民族反抗不断,起义不绝,如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二月,包利、红银率古州二万余苗民在八妹、高表等寨起义,清水江苗族“群相附和”,数月之内,占据方圆千里之地,义众达至数万,声势浩大,波及全省。再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贵州松桃大塘人石柳邓率众起义,起事之初,即设伏杀死清总兵等官,连克湘、川、黔交界许多州县,声势大震。这都极大地震动了清王朝在民族地区之统治。为加强对民族地区之管理,统治者急需了解民族民俗民风状况,因此,在乾隆年间,大批文人开始深入民族地区,实地考察,观风问俗,大多以一种新奇陌生之眼光看待民族地区之民风民俗,并采用竹枝辞之体裁来记载当地风情。不过,此时需注意的是,竹枝辞之创作主体不是本地赋闲文人,多半乃为官为吏之辈。
龙绍讷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792—1873),字廷飏,号木斋,晚号竹溪,清黎平府锦屏县亮寨司人,出身世袭土司之家。龙绍讷天资颖异,读书过目成诵,“长为文,矫矫不群”,十七岁“应童子试,冠一军”(吴师贤《木斋先生墓志铭》),入学为秀才,岁试均列优等,但乡试却多次落第。道光十六年(1836年),贵州学正贾亮侪视学黎平,读至龙绍讷诗文,对黎平府学教授李云庵说:“讷文、赋并佳,经艺尤绝,可冠通省。”贾学使回省城向巡抚贺长龄谈及,贺中丞嘱粮道致书促赴贵山书院肄业。当时书院山长文舒曜,系湖北名宿,见绍讷文,叹赏不已,一时有“龙之为灵昭昭”之誉。道光十七年(1837年)乡试,龙绍讷中举,同科有遵义诗人郑珍。次年,龙绍讷赴京会试,失利。以后几经京试,均未能中的。龙绍讷年过五旬,遂绝意仕进,于乡间开馆授徒,琢育后辈,并致力于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这11首竹枝辞大概作于此时吧。由此可见,龙绍讷乃一位深受汉文化熏陶之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层之少数民族文人,那么,如此一位特殊人物,采用民歌体裁之竹枝辞抒发何种情怀呢?
二、 龙司补偿龙氏竹枝辞
无论龙绍讷是否为第一位用竹枝辞来记载本地风情之文人,也无论他是否是唯一一位以竹枝辞记载本地风情的本地文人。但龙绍讷的身份的确特殊,不能不说龙氏竹枝辞之创作与其身份之间存在某种值得揣摩之情愫。龙氏11首竹枝辞,有5首作于黎平,6首作于榕城(黔之古州,黎平分府也——木斋自注),综观全词,大致反映了如下内容:
(一) 清代贵州司法界对署衙的描述
在龙绍讷竹枝辞中,此类竹枝辞所占篇幅最大。黎平竹枝辞有2首、榕城竹枝辞6首全部描写本地风情,比如《黎平竹枝辞五首之二》:
土司也是一员官,老署萧条六月寒。
案牍簿书无一事,阶前青草自雕刊。
作为土司家族一员,龙绍讷是很骄傲的,从《龙氏迪光录》之编纂内容可知,卷一开篇写君恩、祖德,写到“君恩高厚”,“封典屡膺”,“长官世袭”,“印累累”、“绶若若”,如此不厌其烦地再三叙述,无非表明龙氏先祖龙禹官及其子龙宗麻、龙禹官之妻一王阴烈夫人罗氏之追封,亮寨龙氏第一任正长官龙政忠之诰命,以及自明洪武四年龙政忠(一世)受封为承直郎并世袭亮寨蛮夷长官司正长官之职始,至道光七年龙家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