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录片的历史沿革 一、从原始电影到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 1、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的第一批短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离港的船》、《婴儿吃奶》等,都取材于真实生活,被称为“活动相片”。他坚持他的影片只是“再现生活”。 当前第62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2、罗伯特·弗拉哈迪(美国、1884-1951),被称为“纪录片之父”,他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年、79分钟)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北方的纳努克》既坚持非虚构,又巧用虚构影片的手法。它不再是呆板纪录景象式的“再现生活”,而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再现真实生活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历史沿革 当前第63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浅析《北方的纳努克》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21.5格/ 秒,影片大全、中景居多,很少有近景,构图主要以环境为主,而 不是以人为主,人总是在边缘的地带出现。 (1)一改以往的猎奇、游戏心态,开始关注人文,关注人与自然的冲突,开创 了人类学纪录片的先河。 (2)制作者隐藏在摄影机的背后,成为不介入的观察者,而且只将制作者的存在限制在字幕之内,因而使这类影片显得更加客观。事实上,也有很多摆拍,但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对真实的认知。 当前第64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3)以自身的形象扮演自身——非职业演员。纳努克的真名叫阿拉卡瑞·阿拉卡,“纳努克”是为了拍电影给他取的名字,但他不是虚构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演员,只是符号发生了变化而已。为了追求结果的真实,不惜搬演。 罗·C·艾伦说过:“纪录片是电影制作者放弃了对电影制作过程的某些方面的控制,并以含蓄地向人们召示影片在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所以,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 非虚构表演的三个条件: 真实的人物 真实的场合 真实的需求 浅析《北方的纳努克》 当前第65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4)长镜头和大景别。长镜头的时间流程和生活一样,重视过程的记录,显得很真实,保持了生活的原态,恰恰吻和了他观察而不介入的创作理念;很少有近景和特写,都是中远景和大全景,进行客观非干涉性的记录。 (5)深入了解对象,花了8年时间拍摄。 但是它也遭到了非议,主要是:有人批评建冰屋、猎海象是造 假;还有人说他用长镜头组织情节等。格里尔逊批评这是“浪漫主 义的纪录片”。 由此引发了纪录片再现与表现之争、艺术与现实之间应该保 持多大距离的不同意见,一直争论到了今天。 浅析《北方的纳努克》 当前第66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维尔托夫和“电影眼睛”理论 1、吉加·维尔托夫(苏联、1896—1954): 原名丹尼斯·a·考夫曼,出生于艺术家庭,维尔托夫意为“旋转的陀螺“,受到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而起的名字。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重视电影的宣传作用,把新闻纪录片视为形象化的政论。维尔托夫加入了电影委员会的《电影周报》,把新闻集在一起用来鼓舞士气,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摄影机可以记录真实的现实,1922年5月,他在《真理报》上发表了文章《电影眼睛——一场革命》,标志着“电影眼睛理论”的形成。 当前第67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维尔托夫和“电影眼睛”理论 2、“电影眼睛”理论的主要观点主张 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及特技等摄影技巧,他认为多视角的机械“电影眼睛”无所不能,不受限制,远胜过人类眼睛的功能,既能看到事物的外貌,也能说明“你所未知的世界”。 “要到生活中去,不要把视线避开真实的生活,要成为独具慧眼的观察生活的巨匠,透过表象认识生活的真实。” 当前第68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维尔托夫和“电影眼睛”理论 3、 维尔托夫强烈信任摄影机拍摄到的即是“真理”,而用剪辑把“小真理”组合成的片子是“大真理”,故其理论也称“真理电影”。 这种信任镜头为真理的的态度与其喜欢用特殊效果来表达的的做法似乎是矛盾的。不过这些观念却启发了后人。 50年代法国让·鲁什为首的“真实电影”,提出“镜头像墙上苍蝇”冷静观察对象。 60年代美国怀斯曼为首的“直接电影”,提出“做梦似的后期剪辑来重组冷静旁观得到的生活素材”。 当前第69页\共有101页\编于星期五\12点 浅析《带摄影机的人》 《带摄影机的人》既是“电影眼睛”理论的形象宣言,又是摄影机和摄影师的赞歌。接头所向无所不至,拍摄角度极尽变化;每个镜头都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一些生活的碎片。 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辽宁省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pdf VIP
- 2_H3G-TA硬件安装调试手册(CM-02N)B2版(对外公开)华塑电池巡检仪.pdf VIP
- 超实用高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话题分类专练 文娱与体(含答案).docx VIP
- 民航法律法规教案【参考】.doc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2025版).pdf VIP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VIP
- 民航法律法规与实务(全套课件).ppt
- 服装包装、配送、检验、验收及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词汇表单词英译汉默写.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观音阁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