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河口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ocxVIP

福建漳河口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漳河口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米草入侵下林分生态系统特点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渔业、林业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共有红树林植被湿地约220 km2,保育着共2 854种生物物种。福建是我国红树林天然湿地分布的最北省份,目前成林面积尚有约 260 hm2。近年来,因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红树林湿地正在日益退化中。而米草入侵引起的生态变化受到严重关注。 米草(Spartina)属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湿生盐生草本植物,米草的生产力和繁殖力极强,在海岸带具有促进海岸淤长、改良滨海盐土的明显效果,原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海岸,1963年引入我国,对海洋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效应不断凸现。福建省大部分红树林滩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米草入侵而退化。福建省宁德市飞鸾湾20年前约有红树林150 hm2,现仅剩百余株,零星点缀在一望无垠的互花米草丛中。因此,为着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米草入侵下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特点及其诊断是急待研究的。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基础和物质与能量流通的媒介和动力,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生命支持系统。一些土壤指标可以灵敏指示植被退化中土壤质量和功能的变化,因而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这些指标来认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及其恢复性。本文采集了福建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生态化学性质,研究米草入侵下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生态化学变化,为湿地生态系统诊断及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林木群落类型 采样地点位于福建云霄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内(23°53′45″~23°56′00″N,117°24′07″~ 117°30′00″E),总面积2 360 hm2,成林面积近53.3 hm2,平均盐度为12‰~26‰。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类型主要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群落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等。所研究的红树林群落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米草群落类型为互花米草群落。按米草的不同入侵程度可以划分出未受米草侵入的红树林群落,米草入侵红树林的红树林—米草交互群落区,全为米草占据的典型米草群落及没有植被的光滩等植被群落。采样地点植物群落与土壤基本情况见表1。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 分别在红树林群落、红树林—米草混作群落、互花米草群落以及光滩样块选取各3个典型样块,每个样块面积至少20~30 m2,在其中随机选取3个剖面点,进行 GPS 精确定位,并用荷兰 Eijkelkamp 公司生产的不锈钢土钻按20 cm深度间隔采样法采集0~100 cm深度内不同土层土样,置于聚乙烯薄膜袋中带回实验室。样品一部分自然风干,捡去草根等杂物后,磨碎过2 mm筛备用,四分法取少量进一步磨碎过0.15 mm筛,装袋备土壤化学分析用;一部分在4℃冰箱中贮存备用,用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 2.3 分析项目和方法 2.3.1 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测定 按鲁如坤推荐的方法:土壤有机碳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氮用半微量开氏法,全磷用苜蓝比色法,阳离子交换量(CEC) 含量用乙酸胺交换法;土壤pH(H2O)用Orian 818型pH计按5∶1水土比测定。 2.3.2 样浸提液cn量的影响 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土壤微生物C(N)等于熏蒸样浸提液C(N)量减去未熏蒸样浸提液C(N)的差值。微生物量C计算公式为,Cmic=Ec/0.38,微生物量N计算公式为: Nmic=EN/0.45。 2.3.3 土壤中c、n、p活性 选择测定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这些酶分别与土壤中C、N、P养分转化行为有关。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苯酚钠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邻苯三酚比色法。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验证 2.4.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据自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容重的关系计算土壤容重,由下式估算土壤养分总库容: Px=∑Cj×γj×Hj×10?1(1)Ρx=∑Cj×γj×Ηj×10-1(1) 式中:Px为x养分的库容( t/hm2),j为层次号,Cj为x养分在j层次的含量(g/ kg),γj为j层土壤容重(g/cm3),Hj为j层土壤厚度(cm)。 2.4.2 显著性检验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进行,显著性检验在SPSS(Windows 11.0)软件上进行,显著性差异设P0.01。 3 结果与分析 3.1 含量量表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