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胶片公司的战略转型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富士胶片公司的战略转型案例 第3章富士胶片的发展历程 3.1富士胶片公司发展历程和转型需求 日本富士胶片公司的前身是赛璐璐公司的照相胶片业务部门。1934年,由于胶片 行业保守的传统,胶片技术无法从海外引进,只能依靠自身来实现胶片产品的国产化。 富士胶片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视产品技术研发,其核心产品主要是用于相机、摄影机和医 用X 光仪器的胶片。富士胶片的努力方向就是不断自主研发可以用来支持感光材料的 尖端技术,最终这种努力造就了富士胶片的核心竞争力。上世纪70年代,富士胶片拥 有和整合的核心技术就形成了可持续获得市场领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超 越了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也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富士胶片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业务范围遍布 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时期的富士胶片和柯达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亚洲,在所有胶片可能涉及的领域都在争夺市场。富士胶片在80年 代提出世界闻名的富士,技术卓越的富士的口号,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其他国 家开立工厂和渠道。这些经营措施让富士胶片的市场份额逐渐接近并最终成功赶超行业 巨头柯达。然而,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化的来临,胶片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公司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富士胶片做为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员工总数达到 3万多人,业务涉及数码影像、光学元器件、高性能材料、印刷系统、文件处理、医疗 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 21世纪初,在数字化大潮的猛烈冲击下,富士胶片原有核心业务急速下降,数码 技术几乎完全取代胶卷的背景之下。富士胶片取得了大多数公司梦寐以求的成就,即在 行业萎缩甚至消亡之际,创造出全新的市场以及开发新兴市场,并向客户提供他们从未 想到但绝对需要的产品。富士胶片非但没有像其竞争对手柯达那样轰然崩塌,还成功转 型,在新的业务领域里继续引领世界。作为传统胶片行业的两大巨无霸企业,富士胶片 和柯达拥有极其相似的核心业务和商业模式,也都有大企业的共性通病,在早就预见数 字化浪潮即将来临的前提下,最终结局却不尽相同。在为了应对时代变革而尝试战略转 型的道路上,富士胶片灵活决断、有勇有谋,而柯达却固步自封、犹豫迟缓。正是因为 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造成了两家企业完全迥异的命运。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两家公司 的转型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富士胶片公司共实施了两次重要的战略转型。 3. 2富士胶片第一次转型 这阶段(1997-2004年)转型的特点是核心业务从传统胶片业务向数字化业务转型。 20世纪80年代,富士胶片就已明确意识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很早 就为企业转型做好了准备,而且始终贯彻以技术发展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富士胶片在 1997年向全球推出了第一台可以比拟胶卷成像效果的民用数码相机。同年,在中国建 立数码相机生产工厂,地点选在江苏苏州。富士胶片在数码相机中应用其独立开发的光 感应式电荷耦合元件 (CCD), 将数码相机产品提升到了 300万像素的水平。到20 00年为止,富士胶片抢占了全球数码相机市场份额的20%,但此时的数码相机业务销售 额仅 占富士胶片公司总销售额的7%。 截至2001年,富士胶片的数码相机销售量达到1000多万台,其中将近一半的产品 销往中国市场。苏州数码相机工厂也一跃成为了富士胶片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 富士胶片在中国基本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富士胶片公司在数码冲印设备上也加大了投入,意图引领市场,成为行业领先的企 业。2000年,富士胶片向市场推出了采用激光曝光技术的魔术手系列数码印刷设 备,并于2002年时销售成绩在全世界范围内接近万台。富士胶片公司还在中国3年内 投资新建了 1000家数码激光冲印店,甚至将数码印刷设备推广到美国的大型连锁超 市。 富士胶片在数码印刷领域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第一的市场占有 率。 在数字印刷领域,富士胶片在2001年三月,通过调整出资比例,追加资金收购了 富士施乐公司发行的25%的股权,出资比例达到75%,进而建立了文件处理部门,同 年,富士胶片将公司业务整合重组为影像,信息和文件处理三个板块。 富士胶片公司继续巩固已有的数码业务、开拓市场、深耕渠道,在从传统胶片业务 转向数字化的同时,公司在医疗生命科学领域、打印设备等相关领域,都在进行技术储 备。到2002年,富士胶片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73 . 6%,其中数字业务的比例就占 到 了六成,富士胶片的数字化步伐坚定而迅速,并且富有成果。 富士胶片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顺利实施,且保持了较高的销售增长和盈利水平,成功 应对了数字化大潮的冲击,这也为后来公司能够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多元化转型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表3.

文档评论(0)

165720323137e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