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词“桃”“月”意象的文化解读.pdfVIP

流行歌词“桃”“月”意象的文化解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20081 5 1 读与写杂志 Vol.5No.1 ReadandWritePeriodicalJanuary 2008 流行歌词“桃”“月”意象的文化解读 马 兰 (保定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借助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是流行歌词常用手法,本文结合具体歌词文本,探析流行歌词“桃”“月”意象的文化意蕴。 摘 要: 意象 流行歌词 桃花 月 文化解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8)1-0042-02 作为当代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流行歌词汲取和继承了 “前世一杯水 君子未相见 枉做了凡人百年 看他乡千 传统诗词的多种表达方式,借助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是 张脸 若有缘不擦肩 换得今朝面对面 无意间轻描淡写小悠 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 闲 掏出心中地与天 谈笑间情谊无边 任月光舞窗帘 恍如 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象。”一首脍炙人口 遁回桃花源 忘却了世间的尘与烦 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 真 传唱不衰的流行歌曲,其歌词文本往往借助独特的意象,表 情他哪儿来的借与还 邀得一壶清酒浓半山 再多沧桑还是 达普遍的人类情感,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 尘与烦 再多风雨换来湖海泉 曾经推窗望月独自参 今日秋 考查流行歌词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现象:这 寒朋友知冷暖”(羽泉《桃花源》) 些歌词文本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也是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 这首《桃花源》显然选取了陶渊明的桃花源意象,“恍如 象。古典诗词中带有特定审美意味的意象巧妙的运用于流行 遁回桃花源 忘却了世间的尘与烦 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 真 歌词中,进一步深化了歌词的意境,增强了歌曲的表达效果。 情他哪儿来的借与还 邀得一壶清酒浓半山”,对于现代人而 下面结合具体歌词文本对流行歌词中常见的“桃花”和“月” 言,效仿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远离尘嚣毕竟是不现实的。 意象加以解读。 其实,一部古代史中,真正如陶渊明那样隐于山野的毕竟是 1 桃花和桃花源 少数,即便如王维,不也是半官半隐,亦官亦隐吗?“邀得一 以桃花入诗入词是古典诗词的常见现象,花开时的灿烂 壶清酒浓半山”,于喧嚣的尘世间,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忘 芬芳,花谢时的失意忧伤无不牵动着诗人敏感的神经,或欣 却纷争烦扰,这或许就是我们寻寻觅觅的桃花源吧。 喜或伤感的情绪都浸蕴在一庭花影中了。《诗经·桃夭》中的 2 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比”的手法,将桃花比作即将出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的意蕴十分丰富,月意象也常 的少女,这一意象对后世古典诗词影响极大。唐宋诗词中桃 常成为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古典诗词中咏月的诗词俯拾皆 花意象屡见不鲜,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唐代诗人崔护的《题 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李清照“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一剪 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 梅》);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 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以桃花喻人面,写出了少女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望 如花美貌。“桃花依旧笑春风”,又写出了诗人故地重游访佳 月怀远》)。诗人们借一轮明月,抒发相思离别之情,月亮也成 人不遇的惆怅心绪。“人面桃花”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心中永 为爱情的寄托。现代人也同样对那轮照耀千古的明月寄寓了 远的情结。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这一情结自然也不 深情和祝愿。 免影响到了当代人。流行歌曲中涉及桃花意象的不在少数,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爱 《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