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洵字考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洵字考辨 今天,这首诗中有10个“京”一词。从形式上看,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洵”字独用,只有一例。《诗·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毛传:“洵,远。”陆德明《释文》:“《韩诗》作夐,夐亦远也。”二是构成“洵……且……”结构,有9例。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第二类。这9例之中有8例为标准形式,考虑到有些同为一篇,我们把它们分成5组: (1)《诗·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郑笺:“洵,信也。” (2)《诗·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郑笺:“洵,信也。” (3)《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毛传:“洵,均;侯,君也。”郑笺:“言古朝廷之臣皆忠直且君也。” (4)《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笺:“洵,信也。” (5)《诗·郑风·溱洧》:“洵訏且乐……洵訏且乐。”郑笺:“洵,信也。” 另1例可视为变体,由“洵……而……”构成。 (6)《诗·陈风·宛丘》:“洵有情兮,而无望兮。”郑笺:“洵,信也。”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李学勤先生《诗论说宛丘等七篇释义》:“‘情’字《淮南子·缪称》注释为‘诚’,疑‘无望’应读为‘无妄’,即无诈伪虚妄。”是。由此亦可知,这里的“洵……而……”的确为并列结构。 由以上可知,同样是“洵……且……”的标准结构,例(3)的训释却和其它8例不同。例(3)“洵”毛亨释为“均”,郑玄从之,释为“皆”;其它的“洵”字郑玄无一例外都释为“信”。《说文段注》“洵”字下:“经有假借洵为均者,如洵直且侯是也;有假为恂者,如洵美且都、洵訏且乐是也。”段氏观点当承毛、郑而来。又《汉语大词典》亦有二说。一是“洵直”条下释为“忠信正直”3231,这里或是取自郑笺“忠直”而忽略了前面的“皆”字;一是“洵”字下义项1释为“诚然,实在”3231,“恂”字下义项2亦释为“的确,确实”4290。释义的不同和形式的一致存在矛盾。 同是《诗》“洵直且侯”,朱熹《诗集传》“洵,信也”。《韩诗外传》卷二“恂直且侯”即作“恂”,和朱氏训“洵”为“信”一致。程俊英等先生《诗经注析》:“洵,确实。”褚斌杰先生《诗经全注》:“洵,确实。”今人当承朱熹而来。 把“洵直且侯”的“洵”理解为“恂”字的假借,义为“信”,似乎解决了释义和形式一致的问题,且对文义的理解也似乎不会造成偏差。但如果承认这一点,新的问题又来了。 下列“实……且(而)……”、“诚……且……”结构,可以认为和“洵……且……”是一样的结构,同构同义。因为“实”、“诚”和“洵”一样,都有“信”义,且都是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7)《国语·周语中》:“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 (8)《国语·晋语八》:“訾祏实直而博,直能端辨之,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 (9)《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蛇作怪者》:“鹏卿意解,实应且惑。” (10)《太平经·丙部·五事解承负法》:“善哉,子为天问事,诚详且谨。” (11)《太平经·丁部·六罪十治诀》:“夫金银珍物财货作之用,人功积多,诚若且劳,当为国家之用。”按:王明先生以为“若”疑“苦”之讹,是。 (1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及践阼,改为司徒”裴松之注引华峤《谱叙》:“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义形其色,亦惧陛下实应且憎。” 以上的例(8)“实直而博”、(10)“诚详且谨”、(11)“诚苦且劳”和“洵……且……”结构确实没有什么不同,“实”、“诚”和“洵”一样释为“信”义也没什么不妥,但例(7)、(9)、(12)“实……且……”结构的“实”不能释为“信”义。例(7)“实应且憎”韦昭注:“应,犹受;憎,恶也。”(1)表示“表面上接受而内心憎恶”的意思。所以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实”字下说:“此‘实’字,语助辞,不为义也。”例(9)“实应且惑”,义指“口头上接受了许宁方的说法,但心中仍然疑惑不定”。“实……且……”结构连接的是两个意义相反的成分,用表“确实”义的“实”来修饰是讲不通的。 所以,我们认为,在以上结构中,“实”、“洵”、“诚”是“信”义的前提不成立。它们的真实意义及功能需要做进一步地分析论证。 先秦有副词“实”、“诚(成)”、“恂(询、洵)”都有“的确、确实”义,为同义词。 恂。《左传·襄公八年》引佚《诗》:“兆云询多,职竞作罗。”杨伯峻注:“卜问实多,当是自作罗网而已。”“询”与“恂”、“洵”通,训为“实”,即“信”义。 诚,或作成。《诗·小雅·我行其野》:“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引作“诚”。《公羊传·宣公六年》:“嘻!子诚仁人也!”《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 实。《左传·庄公八年》:“我实不德,齐师何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