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巴蜀文化简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蜀文化简史 “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巴蜀,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在今 四川境内。东部为巴,西部为蜀。据《 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巴 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 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 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 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 民族文化。 (一)传说 关于巴蜀的传说不计其数,个人很喜欢下面这个:古时候, 岷江上游的老龙王有一儿一女,儿子是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滔天洪水,妹妹 龙女见了心里很难过,便趁夜到 凌云山下开了一条百丈宽的缺口让水流走,哥哥发现了,把她关进山洞还派猛虎把守。这山脚下有一个年轻猎人杜宇,得了 神仙赐给的龙头拐杖,决心为民除害,经过艰苦搏斗,治服了恶龙、猛虎,救出龙女,结为夫妻,一起劈山引水,消除水患,杜宇教男人种田,龙妹教女人养蚕,蜀民过上太平日子。他一心一意为了人民,也爱护人才,为了治水,请出鳖令来,并把王位让给了鳖令,但鳖令掌权后,一天天骄傲起来,不懂得体恤人民,百姓请出望帝杜宇来,去劝说鳖令。鳖令不但不听,还以为望帝要争权,带领人马打他。他只好回 西山去,变成一只鸟儿,飞进宫去,成天高叫“民贵呀!民贵呀!”叫出血来,嘴都染红了( 杜鹃鸟是红嘴)。鳖令被感动了,改正了错误。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杜宇成为巴蜀人心中永远的崇奉的英雄! (二)特点 巴蜀文化孕育于四川盆地的巴山蜀水之中,盆地的地形是封闭 的,这是大自然的地理特点。倘若巴蜀先民囿于盆地的空间,脚不出 盆,眼不出川,巴蜀文化就将是一种封闭的、自我循环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落后的、毫无生气的文化。可是,我们的先民从来就没有将自己封闭在盆地之中,为了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他们远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极为艰辛而执著的精神,开辟了一条条穿越盆地周边山地险阻的通道,与外界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不断吸收外地的先进文化,在汇纳百川的基础上,再加以发展创新。正是因为如此,巴蜀文化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辉。所以,巴蜀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兼容。文化的载体是人,特别在信息传递主要是由人来进行的古代,这一点尤为突出。外地文化的大量传入,巴蜀文化的汇纳百川,其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几千年来多次的、大量的移民入川,是巴蜀先民在族源和血统关系上的大融合。从这一种角度来说,巴蜀文化的主要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移民文化。本来,任何一种大范围的地域文化都不可能是一个源头,都具有一定的多源融合的特点,但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而鲜明。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早在旧石器时代,盆地西部的富林文化就与华北的小石器文化有联系,盆地中部的铜梁文化则与贵州观音洞文化有联系。到了新石器时代,这种多源文化的特征就更为明显,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例如以成都平原新石器文化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和来自西北马家窑文化而又在本地发展的岷江上游文化,二者在川西地区交融汇合,就成为早期的蜀文化的重要来源。到了高度发展的三星堆时期,在已发现的文物中,有来源于中原的高柄豆、陶盉、铜、铜尊、多种玉器,有直接来自印度洋的海贝与南国的象牙,还有可能来自中亚的金权杖与巨型铜面具、铜人像。这是十分明显的多源兼容的成果。 广揽博收、汇纳百川的巴蜀文化的深层次反映是心理状态上的兼容。巴蜀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由移民文化而表现出的兼容。 四川盆地在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大舞台上,处于一个十分重要 的交汇区,用最通俗的比喻,是一个十字口。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四川盆地必然成为东西南北各种文化因素交融的地区, 必然形成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汇纳百川的文化特色。今天最为中外人士所称道的、最富巴蜀特色的“川味正宗”,无过于著名的川菜、川酒与川戏。若以川菜而论,早在汉代扬雄的《蜀都赋》中所列的饮食原材料,就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江东鲐鲍,陇西牛羊”等数十种,就已显出了兼容并收的特色。正因为如此,才可能发展成为今天“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有三千多个品种的享誉全球的川菜。若以川酒而论,在全国白酒王国中遥遥领先的川酒虽然源远流长,但浓香型大曲酒的制曲技术与生产工艺最初主要来自北方的陕西,而酱香型酒的生产技术则几乎全部取于南边的贵州。正是吸收了这些外来的技术并加以消化发展,才会在巴山蜀水的优良自然环境中出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曲酒这“六朵金花”。若以川戏论,川戏是我国所有地方戏曲中唯一无二的五种声腔并存的地方戏曲。虽然五腔并存,可又同用四川的方言,同用一套打击锣鼓伴奏,并有同一风格的表演程式。“川味正宗”的这种特点,可谓最典型地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兼收并蓄而又能融汇创新、再有发展的特点。 (三)兴衰 1986年10月,在长江三峡北岸的巫山县大庙乡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