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西残塬沟壑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docxVIP

山西省晋西残塬沟壑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临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于长期的开采和矿产开发,山西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护环境,包括大力治理沙漠化和水源地保护。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仍然突出。此外,一些小流域的水资源短缺也是困扰黄河沿岸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山西残裨沟壑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这篇文档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从而为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山西省晋西残塬沟壑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一、 区域特征 (一) 塬面土壤侵蚀 该区域主要由黄土、峡谷、峡谷和山坡组成,共有1317个小流域。塬面较大, 有几千亩到上万亩, 万亩左右的塬面约有14个, 塬面坡度多小于5度。但塬面与沟壑底高差大, 沟深坡陡, 塬面破碎、多呈鸡爪型, 塬面周围沟蚀强烈, 溯源侵蚀, 蚕蚀塬面, 区内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土壤侵蚀模数一般为5700-9400吨/平方公里, 最高达15000吨/平方公里。全区有明显水土流失面积达7395.76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5.61%, 其中剧烈、极强度、强度、中度、轻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有明显水土流失面积的7.79%、20.05%、42.46%、18.19%、12.32%。 (二) 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1997年晋西残塬沟壑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2969.22元, 远低于临汾地区3964元/人和山西省4736元/人的平均水平;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1259.43元, 远低于临汾地区1872元/人和山西省1738.26元/人的平均水平。本区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 区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蒲县, 达4809元/人, 最低的是永和县, 只有1703元/人;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最高达1812元/人 (乡宁县) , 最低只有926元/人 (永和县) 。总体上看, 蒲县、乡宁、汾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而永和、大宁发展水平较低。 (三) 降水量、温度 晋西残塬沟壑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00小时以上, 其中隰县平均为2741小时、蒲县为2567小时、吉县为2538小时。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总辐射, 隰县达108.2千卡/平方厘米, 蒲县是107.1千卡/平方厘米, 吉县是103.2千卡/平方厘米, 均高于临汾地区东部各县。本区年平均降水量560.57mm, 但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春季干旱缺水问题十分严重;且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 隰县达21%、吉县为19%, 旱年出现的频率较高。本区热量资源不如临汾地区中部盆地丰富, ≥0℃的积温隰县为3689℃ 、蒲县为3660℃ , 吉县为3998℃ , 而临汾、侯马、洪洞、翼城均在4600℃ 以上; ≥10℃ 的积温, 隰县、蒲县、吉县分别只有3032℃ 、3024℃ 、3362℃ , 而临汾、侯马、洪洞、翼城均在4000℃ 以上。 (四) 农业种植主要依靠林业,从业人数以林业为主,森林森林较少 本区按农业人口计算的人均耕地4.95亩, 最少的乡宁县也有3.1亩/人, 均高于山西省人均2.86亩的平均水平。区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3195万元 (1990年不变价) , 其中, 种植业占58.87%, 林、牧、渔分别只占12.25%、28.85%、0.03%。根据农业普查资料, 农业收入主要靠种植业的户数达121783户、占主要靠农业收入总户数的97.13%, 农业收入主要靠畜牧业的户数为3496户、占主要靠农业收入总户数的2.79%, 农业收入主要靠林业、渔业的户数仅分别占0.08%和0.001%。种植业从业人数达281403人, 占农业从业总人数的95.44%;畜牧业从业人数为12161人, 占农业从业总人数的1.19%;农业服务业从业人数有1005人, 占农业从业总人数的0.34%;林业、渔业从业人数共计仅278人, 占农业从业总人数的0.09%。而本区的林、牧土地资源丰富, 林地、牧草地分别占农业用地面积的33.4%和10.8%, 林、牧资源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五) 带来生产地区农村经济占比较大的农村基层经济 据农业普查资料, 晋西残塬沟壑区农村住户非农行业的从业人数仅57720个, 只占本区农村住户从业人员总数的16.37%。1997年, 非农行业总收入103957万元,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1.5%, 但主要集中在蒲县、乡宁、汾西等三个有煤矿的县;主要靠非农业收入的农村住户有26995户, 只相当于主要靠农业收入住户数的27%。全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48665万元, 人均65.48元/人, 低于山西省423.64元/人的平均水平, 且主要集中在隰县 (几乎占全区的一半) , 多为作坊式粗加工型, 其科技含量、附加值等都十分低。 (六) 重式水平t 本区1996、1997年人均占有粮食分别达549.98公斤和422.56公斤, 均高于山西省 (1996年为352.08公斤/人、1997年为291.75公斤/人) 的平均水平。但本区粮食单产水平低, 而且气候变化表现极不稳定, 1996、1997年本区粮食单产水平分别为3555.92公斤/公顷和2864.94公斤/公顷, 1997年和1996年的粮食单产水平变化幅度, 晋西残塬沟壑区达690.98公斤/公顷, 而临汾地区和山西省分别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