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季磊教学设计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5-30.docx

高中地理湘教版:季磊教学设计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5-30.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 / NUMPAGES4 “学科联研”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基本要求(2021年版) 单元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学校 长沙县实验中学 年级 高二 设计者 季磊 指导者 周维 课程标准模块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使用教材版本 湘教版(2019) 单元名称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单元课时数 2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主题概述 主要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将皮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由此引起环境质量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当环境污染超出国界或边境,对周边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环境造成侵害时,就成为跨境环境污染。 本节内容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从教材的内容结构上看,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正确认识其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有关措施。而教学的难点在于对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辦证关系以及国与国之间如何采取措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的正确理解。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创设情境开展案例探究,通过完成的情景问题链条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主题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地方在于提到的污染物、污染现象都是平常可以获知或者学习过的,而陌生在于必须用宏观的视角对污染物跨境转移进行分析,这对于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开放性学习环境 使用多媒体,通过搜集的资料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案例情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阐述如下: 1.运用原理示意图与区域图像,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基本形式,正确认识其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形成综合思维。(综合思维、区域认识) 2.从全球视角关注国际合作中的区域差异,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应对措施与其区城发展背景之间的关系,探究人地协调发展的正确做法。(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 3.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调查,描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象,独立思考问题,并掌握处理地理原理、区域图像信息的基本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活动/任务1 第一课时 探究一:湄公河流域污染物种类? 学生通过所给的信息材料,思考指出湄公河污染物种类。分析湄公河流域存在的污染问题,引导思考污染产生的原因。 探究二:寻湄公河污染之因 学生通过材料和数据,以废塑料为例,认识污染物的来源,转移方式,产生的影响等,认识不同国家应对措施与其区城发展背景之间的关系,探究人地协调发展的正确做法。 分析湄公河污染产生与中国的联系,认识到中国对湄公河存在污染,但是污染情况不严重。 探究三:大国担当引领澜湄经济带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面对跨流域污染时采取的措施。 课后探究:选取某一区域,调查流域是否存在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二课时 活动1.分组展示自己调查到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案例 活动2.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案例 活动3.分组针对小组调查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活动/任务2 活动/任务3 ······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评价要素 方案2: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对于给定的污染物跨境转移现象,能够简单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过程与原因,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其对环境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同时形成不同国家在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正确观念 (人地协调观)。根据提示,能够从区域视角认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过程,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应对措施与其区域发展背景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能够初步观察并结合调查获取和处理污染物跨境转移图像文宇信息,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加以展示(地理实践力)。 评价指标 第一课时评价的重点在于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过程与原因,正确认识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第二课时的评价重点在学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反馈信息的能力、撰写调查报告与反思的能力、实践态度与创新能力。 评价方法 课堂评价:探究问题回答评价;课堂练习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探究完成情况 赋值方法 课堂表现: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根据探究内容表现情况分为ABCD四等级;课后探究根据完成度进行等级评价;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根据正确率进行等级评价;综合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 污染物跨境转移事件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