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会向学生借智慧》有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学会向学生借智慧》有感 近期阅读了《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这本书,竟有种如获珍宝的感觉,这本书刷新了我对“学生立场”的认知,原来“学生立场”需要这样落地生根,需要借助学生的智慧,需要在实践中“学会”。 一、顺应天性,学生的学应该发生在教学的最前面。 ?袁老师在其书中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样子成长,这是天然;让每个儿童因为自己的‘形态’而得到尊重,这是本然;让每个儿童都能充分地成为自己,这便是自然。体味了这些,你就可以解锁儿童数学学习最深刻的秘密”。她还诗意般地指出:回到教育的原点,去叩问儿童是谁?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学习方式;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儿童是天生的建构者,不仅会构造,更会解释和创意;儿童是天生的表达者,手势、语言、图画都是他们表达思想的工具;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有着自然赋予的天然的“慧根”;儿童是天生的玩童,他们好奇、好玩、好学、好问、好动、好胜、好善!儿童,真的有太多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袁老师认为——真正地发现了儿童,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浪漫气质。这些她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是多么的美丽啊! 二、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倾听。 ????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课堂案例——教学《0的乘法》一课的练习部分,教师用渐进板书的方式出示习题:1×2×3×4×6×7×8×9…×0。当“×0”的字符一出现后,一个学生马上在下面大喊:“哈,爆掉了!”老师瞪了他一眼,向全班同学提问:“这道题等于几?为什么?谁能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说一说。”一个乖巧的学生表述了标准答案后,老师满意地向全班同学说:“对,在这个算式中0乘任何数都等于0。大家一起跟我说一遍。” 对于这个案例,袁老师的点评是:“爆掉了”,儿童的直觉语言是敏锐而独特的,语言的原型来自他的生活体验,在同龄的学生听来一定格外的生动。本该是被小心翼翼呵护起来的创意表达,却因为与教师心目中所固有的数学语言不符而没有获得肯定。 ????这个场景使我想起语文课堂上的两个事例:①语文课堂上讨论“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标准答案一定是“变成了水”,说“变成了春天”的同学是被批评的。②用“活泼”造句,一个孩子是这样的写的“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老师打了“错”,因为不是标准答案!多么可怕,“标准答案”这四个字抹杀了多少孩子灵动的思维和语言。儿童的语言有其独特的思维价值,数学表达应该是鲜活的、动态的、开放的,因此袁老师在书中讲到“不要再用我们的滔滔不绝、规范细致的讲授,浇灭儿童驰骋的想象;不要用数学的连篇累牍、整齐划一的规范,酿成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单调乏味。”这句话说出多少一线教师的心声,也敲醒了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回答的那些规范老师们。 三、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 ?小鸡在孵化啄破蛋壳的一瞬间,获得生命挣扎的能力,孩子学知识也是一样,在自主的探究获取学习的能力。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有多少次的不经意,在教学中简化学生探索过程中必要的“破茧挣扎”的环节,常此以往,学生将失去主动探究的热情,只等老师说出答案。应该如袁老师说的“在课堂上有所不为,才是教师打心眼里生出的对儿童的敬畏感。”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要学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继续按课前备课准备讲下去,学生的收获必然不多,甚至一节课感觉乱糟糟的,这可怎么办?袁老师在书中讲到我们“需要分层驱动,不需要重起炉灶”。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圆的周长》自主探究环节中,老师们往往会设计这样的探究题:1.选择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想办法量出这三个圆的周长。2.计算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发现什么???细心的你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进行测量后,并不急于把量得的数据记录下来。而是把直径先乘3.14,再与量得的结果进行一番对比加工,才把自己“满意”的数据记录下来。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孩子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之前,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周率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这样为了操作而操作的探究活动毫无意义。怎样修改呢?作者给我们支了一招,修改如下: ?????? 1.起点调查:关于圆的周长,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 2.设计实验: 如果要请你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会怎样设计? ????? 3.操作反思: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反思:我们一定能正确地得到π吗??哪些因素会影响计算所得到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 4.拓展延伸:古人是如何越来越精确地得到π值的呢?  ??因此,自主探究必须体现整合。当学生对新知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时,要创设具有更大思维空间的探究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跳出原有的数学框架,选准学生探究的出发点,情感蓄积的释放点,纵横知识的连接点,融理解、感悟、内化、运用于一体。 四、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否基于了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

文档评论(0)

无敌熠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关于教育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