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文常专项训练.docx

2023年11月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文常专项训练.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与文常专项训练(一) 1.【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便私,指有利于私门;当中的“便”字与成语“便宜行事”中的“便”字意思相同。 (至昧者则苟简息情,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权,此其所失也。) B.权,指权变,灵活性;与《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C.箕敛,指苛敛民财;当中的“敛”字与《促织》“科敛丁口”的“敛”字意思相同。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 D.愎,指固执,任性,不接受别人意见:与成语“刚愎自用”中的“愎”字意思相同。 2.【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 (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 B. 安,哪里,与《琵琶行并序》中“恬然自安”的“安”意思不同。 (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 C. 已,停止、结束,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 D. 之,“它”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意思相同。 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试卷(二)】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下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 男五等。 B.“诚辱则无为乐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两句中的“诚”意思不同。 C. 文中“幸汝以成而名”的“幸”与《鸿门宴》中的“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 D.“疏爵而贵之”中的“贵”与《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一句中的“贵”的用法不同。 4.【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是“使……到来”,“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使……退”,两者用法相同。 (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B.倍,指背弃,背叛,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倍”词义相同。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愿民有倍心,而诚说之“视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患。) C.恃,依额,依仗,与现在所说“有恃无恐”“恃才做物”两词中的“恃”词义不同。 (有人无术以柴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 D.智,通“知”,知道,了解,与《老子四章》中“知人者智”中的“智”词义不同。 (“太上,下智有之。”) 5.【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盟,特指诸侯集合结盟,如《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B. 寤,觉悟、明晓,与《诗经·关雎》中“寤寐求之”的“寤”用法相同。 (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受到,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含义不同。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 D. 烹,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凌迟等同为死刑。 (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6.【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与“且夫天地之间”中“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祸,招来(招致)祸患,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祸”意思相同。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C.济,在文中是“渡过(河流)”的意思,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意思与此相同。 (夫州吁,阻兵【依仗武力】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D.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也泛指拜见。文中指石碏建议州吁去朝见周天子。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 7.【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亡,文中指“用之亡度”,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不相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B. 文中“未之尝闻”和“莫之或止”,两句句式相同。 (残贼公行,莫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