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缓冲带技术
缓冲带技术概述引自:曾立雄, 黄志霖, 肖文发,等.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及其设计与管理[J]. 林业科学, 2010, 46(2):128-133.
主要内容1.缓冲带技术定义2.缓冲带功能与作用
1.缓冲带的定义 本意是指位于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隔离区或过渡区。缓冲带是湖滨带以外(最高水位以上)的陆向辐射带,是湖滨带的重要保护圈。
2.主要功能2.1 缓冲功能 河流两岸一定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可以通过过 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河岸带机械、化学和生 物功能效应使进入地表和地下水的沉淀物、氮、磷、 杀虫剂和真菌等减少。
2.主要功能2.1 缓冲功能 草本植物和乔木缓冲带对沉淀物的吸附效果都非常好。小颗粒的沉淀物主要是被渗透移除,而大部分大颗粒的沉淀物会在缓冲带最开始的3-10m被拦截。河岸缓冲带可以通过吸附、渗透和微生物降解来减少由农田流失到河流的杀虫剂总量,研究表明地表径流在缓冲带上分布得越均匀,缓冲带的渗透能力越强,对杀虫剂的吸附率越高。
2.主要功能2.1 缓冲功能 缓冲带主要通过2个途径来影响氮流通,植物的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的反 硝化作用,在大西洋海岸平原,通过森林缓冲带后,氮的浓度降低了90%。缓冲带能有效减少沉淀物中的磷,一般来说,增加缓冲带的宽度能吸收更多的含磷微粒。
2.主要功能2.2 稳固河岸 受植物根系作用影响,河岸沉积物抵抗侵蚀的能力比没有植物根系时高,这是由于植物 根系可以垂直深入河岸内部;但当河岸较高时,植物根系不能深入到河堤堤脚,则会增加河岸的不稳定性;短期的洪水侵蚀和水位经常发生变化时,草本植物可以有效发挥其防洪和防侵蚀作用,但水位 淹没时间较长时,就需要寻求更好的护岸方法。
2.主要功能2.2 稳固河岸 与没有植被缓冲带的河岸相比,具有缓冲带的河岸其地下水能够较缓慢地进入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缓冲带可以通过吸收地表径流和降低径流流速来减少水流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
2.主要功能2.3 调节流域微气候 在夏天,河岸缓冲带的植被可为河流提供遮荫:在小流域,仅l%-3%的太阳光能到达河水表面, 降低夏天的水温。研究发现,如果清除河岸边的植 被会导致夏季水温上升6-9℃。在冬天植被缓冲带吸收反向辐射,会提高水温。同时植被还会减少 流域附近的蒸发和对流。因此,河岸植被可创造缓 和的微气候。
2.主要功能2.4 为河溪生态系统提供养分和能量 河岸植被及相邻森林每年都向河水中输入大量的枯枝、落叶、果实和溶解的养分等漂移有机物质 ,成为河溪中异养生物(如菌类、细菌等)的食物和能量主要来源。
2.主要功能2.4 为河溪生态系统提供养分和能量 当水流经过滞留在河溪中的大型树木残骸时, 由于撞击作用,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大型树木残骸还能截留水流中树叶碎片和其他有机物质,使其成为各种动物食物的主要来源。随时间的流逝,河 溪中的粗大木质物将逐渐破碎、分解和腐烂,缓慢地 向河水释放细小有机物质和各种养分元素,成为河溪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
2.主要功能2.5 增加生物多样性 河岸植被缓冲带所形成的特定空间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目前已发现许多节肢动物和无节肢动物属于河岸种。许多研究表明,河岸带中动、植物种类数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引自:/zhuantipeiyin/NewShow_3057.Html
小结 1)缓冲带技术定义 2)缓冲带功能与作用
谢谢!
缓冲带技术冯吉 知识点
湖泊缓冲带生态环境建设引自:叶春, 李春华, 邓婷婷. 湖泊缓冲带功能、建设与管理[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2):1283-1289.
主要内容1.建设原则2.总体思路3.技术体系
1.建设原则①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既要控制湖泊缓冲带内污染源,做到少产污、少排污,又要在湖泊缓冲带内进行生态建设,修复缓冲体系,净化自身排放及外来汇入污染物,达到改善环境、恢复生态健康的目的. ②自然恢复与人工强化相结合 对于生态状 况较好的区域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保育措施,对生态状况较差的区域采取人工强化措施改善生境条件,借助人工辅助引导自然恢复,开展生态修复、生态重建. ③生态建设与长效运行管理相结合 生态建设很重要,但是往往建设容易,长期的维护运行管理 很难,并且所有的技术措施都要以运行管理为保证, 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作.
2.总体思路 湖泊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首先从控源着手,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污染物排放,降低湖泊 缓冲带自身产污量;其次,人们也已认识到,在某些情 况下,进一步控源,存在成本很高、效益不高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湖生态评价—河湖生物栖息地质量评价(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渗管渗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河流形态评估(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调节塘、调节池(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渗透塘(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湿塘(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透水铺装(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蓄水池、雨水罐(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海绵城市技术选择—绿色屋顶(水生态修复课件).ppt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a卷).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b卷).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重点班.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答案【培优a卷】.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答案【培优b卷】.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答案【基础题】.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考试直接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