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隔姜灸法大全演示文稿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法大全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史料记载 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聚泉穴)中,然后灸之。 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清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记载:“头痛有用酱姜贴太阳烧艾一炷法。” 李学川的《针灸逢源》治脱肛泻血“姜片置腧上,艾灸三十壮”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现今发展 隔姜灸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概念 隔姜灸是以直径为2-3cm、厚0.2-0.3cm、中间用针穿刺数孔的薄姜片间隔在皮肤与艾炷之间进行施灸,利用姜的药性,加上灸的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效果,是隔物灸的一种类型。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作用机理 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温热效果,经过经络穴位,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整,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这是隔姜灸疗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关键。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适应症 多用于虚寒证。如腹痛、腹泻、关节疼痛、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 胃肠疾患 关节疼痛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 周围性面神经炎 腰膝酸软等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注意事项 1.隔姜灸所用的生姜应为新鲜的老姜,且宜现切现用,不可选用干姜或嫩姜。 2.所切姜片的厚薄,应以所灸部位和所患病证而定。如面部为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切厚些;如所患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若在施灸过程中不慎灼伤皮肤,以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4.施灸后宜暂避风吹,或以干毛巾覆之轻揉,使其汗孔闭合,勿感外邪,以利恢复。如灸面部神经麻痹,应在灸后一小时内少说话,不喝水,不吃东西,安静休息,以便快速康复。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材料—生姜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生姜 生姜又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胃;脾经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生姜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生姜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辣素等多种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催眠等作用,能够起到消炎、散热、发汗、缓解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所以隔姜灸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肠胃虚弱等病证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如何制作隔姜灸的姜片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0.3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隔姜灸材料—艾炷 艾柱: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作成小圆锥形,称作艾炷。每燃1个艾炷,称灸1壮。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艾炷 手工制作 器具制作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如何制作艾炷 艾炷一般使用艾绒手工制做。 小型的艾炷可以将适量的艾绒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用力向一个方向搓,搓成圆椎形,稍微再整理一下就可以使用 中型和大型的艾炷可以将适量的艾绒放在掌中,用两手掌心搓揉,使之紧密成一团,然后再放在平板上用手捏成圆椎形。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如何制作艾炷 为了在艾灸中燃烧均匀,艾炷要做得让艾绒松紧分布均匀一些,在此基础上再将密度增加,越紧越实越好,做成后形状要为正圆椎形,圆椎的高与底部直径尽量相等,否则容易造成燃烧不均匀,影响艾灸的效果。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21点44分 如何制作艾炷 由于手工制做艾绒比较麻烦,制做出来形状也不是太规则,所以有很多人用辅助的模具来制做艾绒,将艾绒填入模具中,用力压紧,再倒出来就是一个标准的艾炷,这样做出来的艾炷比较紧密,形状规则。 艾炷模具 本文档共27页;当前第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