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准东与周缘山系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研究.docx

准东与周缘山系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东与周缘山系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研究 根据之前的研究,这项工作对云东岸东段和东北缘的山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半部分。根据山盆山单位的关系,将其分为东-博格达山、西-卡拉米山和南吉勒-成东山群。本文旨在查明准东与南缘东段、东北缘山系之间、准东与腹地之间的构造关系,周缘造山带的活动期次、方式、强度与盆地单元构造形成和演化的关系,提出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的模式,预测了有利于油气运移储集的构造区带、区段。 本文以6条剖面对这3个盆山组进行论述。 1 准东-博格达山盆山组变形特征 1.1 前陆盆地构模型 该剖面位于西博格达隆升带西段,南东起于博格达山南麓与柴窝铺凹陷交界处,向北西经米泉西进入昌吉凹陷,剖面线为320°,总长约94 km(图1)。该剖面野外出露良好,露头地质数据较为充分,盆地内则根据SN4、AD4两条相邻地震反射剖面以及构造层深度图数据确定其构造状态。 (1)变形样式西博格达隆起带的主体构造总体为一轴面南倾的复式背斜,以中石炭统为核、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为两翼,根据周缘地层沉积相等相关资料可推知上覆三叠系-侏罗系已被剥蚀。该复式背斜的深部为一组逆冲断裂构成的叠瓦扇,而这组叠瓦扇可能是沿主滑脱面断坡处上切而形成的。推覆构造的原置体为昌吉凹陷。盖层从二叠系-第四系发育齐全,二叠系底界面最大埋深达15 km,接近昌吉深凹陷最深的部位,凹陷内剖面方向上变形微弱。 山前断褶带宽度约18 km,有两个次级变形单元:北侧的反冲构造带和南侧的对冲三角带。反冲构造带大致可以乌鲁木齐河为界,在其南侧,构造变动强烈,白垩系倾角高达80°,进入盆地后很快变缓,形成膝折构造,前陆区南部的白垩系-第四系卷入膝折构造中,说明该向北反冲构造形成的时间要比前陆盆地更晚一些。 由于反冲作用,在与正冲构造接触区域发育起对冲三角带,地表表现为米泉等3条逆断裂夹持下平行展布的两个向斜构造,向斜核部地层南为白垩系-侏罗系,北为侏罗系-三叠系,具有轴面反倾、北陡南缓的不对称样式,剖面上二叠系甚至石炭系也被卷入三角带,只是向深部变形幅度逐渐减小,过渡为正冲的叠瓦扇-断展构造带。 (2)盆山关系特点剖面显示,与山体隆升相伴随的在浅部是褶皱缩短作用,而在深部是复式背斜核部的叠瓦扇逆冲叠置作用,复式背斜实际是由断裂引起的断弯褶皱,它也是该区构造变形的基本样式。 前陆盆地与乌鲁木齐以西造山带前陆盆地叠置。 从本剖面范围看,原置体与明显变形的推覆构造的前端转折处,海拔约-14 km,由此可以确定底板滑脱面的深度应该以此为最小深度,按照统计规律,以2~3°倾角向后陆沿展,根据剖面所在区域地层厚度,主滑脱面应该在石炭系下部或泥盆系上部。隆升的山体对应于滑脱面断坡部位。 (3)缩短量计算结果在对本剖面的平衡复原时采用了分段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对有实际资料控制的地层构造段直接恢复;对山前断褶带内的盖层缺层段,根据剖面及邻区同一地层的厚度构造样式等作为约束条件,给出构造形态的合理推测;盆地内石炭系的构造形态是以露头区区测厚度和其区域变化趋势作为约束条件确定的;博格达山缺失的盖层地层的原始状态无法合理恢复。由此得到山前断裂以北段落的盖层复原和总剖面复原两个结果。 缩短量计算结果分别为:变形前剖面总长度为110 km,剖面总缩短量约为16 km,总缩短率约为14.5%;侏罗系-第四系的缩短量约为12 km,缩短率约为17%. 1.2 逆冲断褶带地质特征 该剖面位于西博格达弧形隆升带的东段,南东起于博格达山即吉木萨尔大有乡南山,向北经七家地到吉木萨尔县城附近,剖面近南北向,总长66 km(图2)。盆地内根据AD3线地震反射剖面以及构造层深度图数据确定其构造样式。 此剖面线与西博格达隆起带的弧形东段接近垂直,故较好地揭示出该段基本变形样式。该剖面切过4个构造段,自北向南依次为过博格达山叠瓦扇复式背斜带、山前断褶带、三台凸起和吉木萨尔凹陷。 (1)变形样式本剖面推覆构造以阜康断裂带为界,其下盘为原置体,由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构成,结构比前一个剖面复杂,剖面显示三台凸起和吉木萨尔凹陷的差异性升降活动在白垩系沉积时仍在进行,到新生代才变为统一的沉降,前陆盆地叠置在这两个正负向单元之上,呈现出与三台凸起之间的构造关系为上叠反转、与吉木萨尔凹陷又是继承关系的特点。 对比阜康断裂带两盘地层的发育状况可见,上盘二叠系-侏罗系沉积层数及厚度均超过下盘,是当时相对于三台凸起的负向单元,说明该断裂带在二叠纪-中生代就是分划性构造,山前断褶带的复式向斜与三台凸起一直以阜康断裂带为界发生差异升降活动。在新生代挤压推覆活动中,变形仍以原来的构造单元为单位,沿阜康断裂带反向活动,呈现出构造反转,以适应构造应力场的改变。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在原置体的白垩系内,还有南倾低角度反冲断裂,向南延伸被阜康断裂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