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docVIP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训练7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2023·河北九师联盟联考]在南北朝时期,时人对三教关系多有论述,如梁人王规说自己“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北周道安在《二教论》中指出:“三教虽殊,劝善义一,涂迹诚异,理会则同。”这种现象 (  ) A.打破了传统伦理的束缚 B.说明儒学发展面临困境 C.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D.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2.[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下表为中国古代寺院的相关记载。表格所述现象(  ) 文献记载 出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唐朝时期)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 (唐)李延寿《南史》 A.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B.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合流 3.[2023·洛阳市高三三模]隋唐时期,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现象(  ) A.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 B.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 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 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4.[2023·潍坊市高三模拟]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 A.丝绸之路开始传递东西文明 B.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C.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 D.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5.[2023·山东潍坊期末]唐代中央所设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六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前三学传授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后三学为专业性学校,分别学习律令、书法和文字学、数学。这说明唐代学校教育 (  ) A.开专科教育先河B.注重发挥教化功能 C.由官府垄断控制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 6.“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世界领先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中外结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二、非选择题(15分) 7.[2023·秦皇岛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重新实现统一的隋唐时期,经济发展,读书识字的人增多,单靠抄书手写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都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在宋代,反映汉、唐1000多年间的10部数学著作《算经十书》以及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皆因北宋雕版印刷术的高度发展而刊行全国,这是我国古代与建筑技术最完整的书籍。唐宋以后,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不断加强,印本书也随之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出口对象有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因此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中,1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印刷品贸易的国际市场。 ——摘编自刘颖《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演变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印刷术发展的原因,并简析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隋唐印刷术发展的原因,并说明理由。(6分) 课题训练7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解析:材料反映出三教文化之间呈现出融合与互补的态势,佛教对儒道文化的吸收尤为突出。在胡汉文化争论与交融、冲突与整合的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思想上差异减小,这为隋唐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奠定了文化基础,C项正确;南北朝时期,儒学仍占主导,传统伦理的束缚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儒释道三教融通对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儒学发展的困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思想上逐步趋同,体现不出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本题解答关键是对三则材料进行解读并概括其反映的共同现象,然后分析其后果或影响。由材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可知,寺院众多,广占良田,众多人口信佛拜佛,不务农业,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解析:据材料“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可知隋唐时期社会稳定,选贤任能,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体现了隋唐时期的繁荣局面,故选B项。 答案:B 4.解析:据材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可知唐朝击鞠运动突破传统限制,体现其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故选C项;陆上丝绸之路开始于西汉时期,且材料强调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后的社会阶层的参与度,排除A项;“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不符合史实,有夸大之嫌,排除B项;材料侧重击球运动的参与阶层广,并非崇武尚文的体现,排除D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ngliaodo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