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锡玲先生《邛询问史》的文献价值
《琼书集》(中国画意象卷)是清末著名书法家刘希玲先生的艺术集团。先生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年前四川西南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 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 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诏传测绘史臣劳”
刘锡玲先生 (1848~1923) , 字梓谦, 号聋道人, 别号自闻居士, 以指画享誉世界, 是中国绘画第一位世界级金奖得主。 (其巨幅指画《桂湖春燕图》于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清光绪七年 (1881年) , 刘锡玲先生受聘任四川记名提督 (候补提督) 莫组绅将军的书记长 (高级参谋) , 随军旅从成都出发, 穿越四川西南的邛崃山系、大小相岭而赴四川建南的宁远府 (今四川西昌市) , 并奉命随军绘制《道里图》 (即山川地貌图) 。当时交通闭塞, 这段南方丝绸之路早已荒芜漫漶, 沿途不是羊肠鸟道, 便是断崖绝壁, 只有马帮寥寥, 且时有强盗、野兽出没。当时, 作为一个艺术家不随军队, 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采风写生的, 所以奉命随军绘制《道里图》、漫游彝区和藏区采风、创作, 正符合先生师从自然、旅行写生的夙愿。学者张祥和诗云:“方今首重防边策, 诏传测绘使臣劳”, 便是指此事。
刘锡玲先生踏上旅程后, 或乘马, 或徒步, 食野菜山芋, 住小店土室, 艰苦备尝, 经历期年而“躬驰峻坂, 心仪古人, 祠边染墨, 对花楼外”、“历览扼要, 综绘成图……”他别开生面地用画笔真实而艺术地记叙了从成都至宁远府, 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起始段 (史称灵关古道) 1200余里的地貌风情、历史古迹、物候变化和军事要塞, 共绘得写生册页200余幅。时在光绪八年, 即公元1882年。先生完成的不仅是地貌风情图, 更是集军事、历史、民俗与物候学于一体的学问与艺术的结晶, 给以后保卫边畿、开发经济提供了历史与地理的借鉴。
先生按地名顺序和间距 (大体相当于当时一日、半日的徒步行程) , 选取佳作83幅, 每幅画均由先生撰以传神的诗句, 初裱成集, 题为《邛崃叱驭图》。“叱驭”有二层意思, 一为鞭策驾驭, 一为报效国家, 不畏艰险。
《邛崃叱驭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南方丝绸之路从越西以下与安宁河并行。安宁河从越西起, 南下穿越冕宁、泸沽、西昌、德昌, 于渡口市附近汇入雅砻江。安宁河谷不仅水土富饶, 气候宜耕, 且金、银、铜、铁、锡矿藏资源十分丰富。从清乾隆年代即兴起土法炼金、炼银, 至光绪年间已拥有采金场十余家, 年产金十余万两, 银近千万两。盐源县的“洼里”金矿被誉为四川的金山, 1909年矿工叶焕文找到了世界上罕见的天然金锭, 重31斤, 并于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与刘锡玲先生的金奖作品《桂湖春燕图》同时展出。
安宁河谷向西可通西藏, 向南即达云南, 加上其地的富庶, 令帝国主义垂涎三尺。1876年的《烟台条约》, 让列强得到了在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四省活动的权利。1877年英人由成都出发, 沿此段丝绸之路密绘地图。法、俄、美等国的探险家、传教士亦相继进入彝、汉杂居地区的安宁河谷。俄国人拉迪金报导当时俄商在那里仅皮毛土产交易额每年即达4万~5万卢布。鉴于此, 当时有远见的部分青年人提出了“经营藏卫”的主张。 (参见《邛崃叱驭图》题1, 第27页。以下只注画幅、题跋番号及页码) 1881年春, 清廷拟派莫组绅将军巡视四川各地军情。将军也想有所作为, 除带兵以外, 还募集人才, 包括刘锡玲及九江黄中理、长沙李宏年、西昌张联芳等青年才俊皆被招至幕下。他们除在宁远将军府工作外, 还随将军溯雅砻江, 沿今318国道古径去藏卫首府察木多 (即昌都) 考察。刘锡玲先生在宁远府公干半年以上, 其余时间即奔走在靖远、冕山、越西一带写生绘画。
这些年青人跟随莫将军, 本想“聚米筹边” (“聚米”, 东汉名将马援, 以米聚山谷状, 模拟沙盘论战。转意为分析形势, 运筹帷幄) , 但在道途艰险且封闭的彝区却成空想。而刘锡玲的任务——摹写山川地貌舆图却首战告捷。他完成的不仅是地貌舆图, 而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熔历史、军事、民俗与物候学为一炉的学问与艺术的结晶。该图对沿途的武侯遗迹、军事史料、乡土风情和气候演变等均有记载和描述。名画家李汝南认为:“有御边之责者, 当以此图奉为枕中揽宝……若徒以绘事观之, 则非知刘君之用心者也。” (题1, 第6页、7页)
《邛崃叱驭图》的题跋墨宝
刘锡玲先生曾三次携《邛崃叱驭图》进京, 与前辈、学者、名流, 或政坛宿老切磋讨论, 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学者名流纷纷题跋予以高度赞赏。
1895年, 先生同乡好友、戊戌政变六君子之一的杨锐用篆文为之题写了“邛崃叱驭图”标题, 雕刻在紫檀木画匣面上, 极显古朴典雅;旋在北京将全图重新裱装, 后复请御史高树对各页所题诗辞逐句推敲、修改、润
文档评论(0)